【大纪元2024年1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全台环保机关每年处理近26.4万件环境卫生、噪音及异味污染物等公害陈情,高达五成是重复陈情。环境部15日表示,环境部于台中、彰化试办导入AI处理陈情,推行两周,稽查速度加快60%,期盼逐步推广到其他县市。
环境部常务次长沈志修表示,全台每年公害陈情案件约有26.4万件,中部县市一再陈情案件数约占52%,平均一天须受理254件,导致有限的稽查人力疲于奔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被重复陈情。
环境部监测资讯司副司长胡明辉说明,按照现行稽查方式,环保机关接到民众陈情后,依行政区派员赶赴现场稽查,却可能查无污染事实,如异味因风向溃散而无法检测、判断是否合乎法规标准,需要更多时间稽查。
胡明辉说,全台有1万多个微型感测器,导入AI即时分析空气品质物联网与气候、风向等数据,限缩可疑污染源,以往需要3天查找的作业可提升至1天内完成稽查,迅速掌握污染状况、采取措施。
环境部监测资讯司长谢炳辉表示,中部县市具有工业区与民生住家两种特性,故择定台中、彰化试办两周,稽查速度加快60%,将持续执行,若评估效果良好,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县市。云林、宜兰已经先导入AI技术处理公害陈情,陈情案件减少20%到50%。
环境部环境管理署中区环境管理中心主任叶乃群以云林县一处畜牧场为例,因有排放排泄物异味问题,2021年累积87件重复陈情,今年导入AI技术,结合感测器数据分析,确立污染源来自该牧场,进而辅导业者改善设备以解决异味。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