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传奇】杨八妹盗金刀(上)

文/仰岳
杨延昭传奇——杨八妹盗金刀。(夏琼芬/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此【杨延昭传奇】系列,笔者仅就乡野民间口耳流传的轶闻加以摘录综述,与读者分享杨六郎流传千年的英雄故事。

接前文

前情提要:辽将白天祖为大杀宋军士气,将杨业之遗骨、金刀分藏两地,打算开坛作法血祭。为阻止其计划,杨延昭让孟良与焦赞二将至西域盗取遗骨,杨八妹与王兰英则准备潜入辽国皇宫夺取金刀。

在领命后,杨八妹与王兰英迅速打点好行装,带着几位武艺高强的女兵打扮成猎户模样,骑着快马向北方奔去。路上,王兰英问八妹是否有具体计划?

杨八妹回:眼下只能先至幽州打探情报,再临机应变入皇宫内取金刀。她坚定地说:眼前虽充满未知,困难重重,但相信凭着决心再加上父亲在天英灵的保佑,最后必能完成任务。

不久,她们一行人已越过边境,进入幽州。忽然在一片树林后跑出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手持大刀、头戴雉鸡翎冠的女将。

这位女将对他们说:我乃大辽萧太后之女延寿公主,你们一行人来干啥的?王兰英回道:我们是附近的猎户,正准备趁冬季未到前打点猎物好过冬呢!延寿公主听后上前围绕着众人打量,接着冷不防地射出一箭,结果立即被王兰英挡下。

延寿公主立刻警觉道:有本事接下我这一箭,你绝不是普通人,你们一行人准是宋营的探子,快快投降可饶你们一死!

眼看已被识破,王兰英小声地跟八妹说:正好她是萧太后之女,眼看随行仅数十人,我们干脆将她拿下当人质,换取金刀。八妹点头同意,于是女将们纷纷亮出兵器,王兰英放声说道:我乃大刀王兰英,这回就跟你比试一下身手!延寿公主回道:你就是大刀王兰英?你杀我大辽无数将士,我早想会会你,看招!

说完二人便砍杀起来,互不相让。转眼间已对战数十刀不分胜败,对战中延寿公主换了把长枪续战,她枪法精妙,招式变换忽上忽下如灵蛇乱窜,王兰英一时招架得相当吃力。

延寿公主得意地说道:我自小习武,辽军诸将士罕逢敌手,连韩昌都要让我三分,这次就让你知道厉害!她忽然变招,一枪从中路刺入,志在必得。只听王兰英冷笑一声,反手一刀,延寿公主的攻势便遭瓦解。此时王兰英开始使出玄虚刀法,延寿公主仅接了一刀便重心不稳,她大惊失色,察觉原来王兰英是故意示弱欺敌。王兰英乘胜追击连劈数刀,延寿公主招架不住,长枪更直接被王兰英一刀两断。

道人相救 锦囊妙计

延寿公主眼看不敌,对着军兵大声叫嚷:你们都愣着干啥,全都给我上!数十辽兵马上将王兰英、八妹及女将们围住,但她们不慌不忙地接战,数十回合下去丝毫不落下风。酣战中,延寿公主射出信号箭,不久后只见远方黄沙滚滚,似乎有大军前来。

杨八妹见了,对王兰英说道:辽国后援将至,眼看已无法拿下延寿公主;而我们行踪已曝光,现在敌众我寡,应当先行撤退,再想对策。王兰英应允,女将们一路上且战且退,这时一行人发现山边有座道观,便进去躲藏。

杨八妹率先跑进去,看到大殿上一位道士带着徒弟正在打坐,她大声叫道:老师父,请救救我们!

这位道士睁眼一看吃了一惊:啊!你们这群女子,跑到我这道观来要做什么呢?

杨八妹随口说道:我们这群姊妹外出打猎,遇上猛虎,打不过它才来你这儿,想请你行行好,让我们先躲躲。

道人见状步出殿外,对着女将们看了看说:你休想瞒我!这附近无老虎出没,且看你这些马儿的创伤,便知一定是刚才与辽军交战受的伤!听你口音,似乎是大宋人士?

被看穿处境,不知对方是敌是友,杨八妹沉默不语……

道人说:别怕!我也是大宋人士,以前是一位士兵,十余年前曾随着杨老令公北伐,只是因缘际会在这里当了道士。

杨八妹听了这话,心里踏实了,说道:正巧遇上大宋将士,我乃是杨令公之女,杨八妹,这群姊妹们都是杨门将士!

道人大吃一惊:原来是老令公之女,怪不得有几分神似,当年北伐我跟着老令公一路到了陈家谷,老令公决意殉国的最后一刻,他解散了身边军士,要大伙儿逃命,别跟着他送死。我含泪领命后逃出重围,最后逃到这儿被住持道长所救,为答谢其救命之恩,便在这里出了家。

杨八妹听后,便简要地把自己要去辽国盗取金刀,路上与延寿公主交战逃到这儿的事说了,道人听后感叹道:我师父真是神机妙算,都给他料中了!日前师父要出外云游,临行前,命我在此等候杨门女将一行人的到来,还留给我一封锦囊妙计,一副书生的青衣小帽,吩咐我要等你们来时才能打开。

说罢,道士便拆开了锦囊,内文是短短的几句诗:

横批: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内文:
得芳心为辽将、充先锋为驸马、孤一人入大辽、寻金刀历魔难……

看后众人连声惊叹,思索着如何解读,而八妹亦低头沉思,而王兰英说道:要八妹一人入辽?真会如此顺利?我也要参与!

道人回说:师父乃得道高人也,当年我受伤逃至此地,他也早预知我会来,天意早有安排,冥冥中自有定数,我们当顺天而行。杨八妹说:辽军很快就到,我相信要我一人入辽是天意,我该准备了,成事虽在天,但还得靠人去行呢!

王兰英不放心地对八妹说:这样我与姊妹们要返回三关,而你却要孤身一人潜入辽境,而后续应当如何,锦囊内诗文便无明示了,此番孤身深入敌境,凶险异常,你可要想清楚!

杨八妹回道:天意茫茫难测,但我相信正念而行必能化险为夷。我在辽国也并非孤单一人,以前听六哥提及,他派出多名探子到辽国刺探军情,就有探子回报辽国有位驸马名为木易,不单与六哥长得极为相像,多年来还联合朝中主和派大臣请求宋辽修好罢兵,我相信他就是失踪十多年的四哥,或许有相见的机缘,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也必然保佑我完成任务。

女扮男装 妙计连环

说罢,八妹赶紧穿上书生的青衣小帽,又换上易容面具女扮男装。而道童换上八妹的衣服骑上马,跟着王兰英一起离去诱敌。不久,延寿公主带着大军前来,将道观团团围住,只见她带着数位将士气势汹汹地闯入道观大殿,对着道人问说:老道士!你刚才可见过一群女将士跑进道观来?

道人回:贫道从未见过女将士进来。

延寿公主怒回:扯谎!刚才顺着马蹄印追来,到你这小道观就没了,肯定是在这儿!

道人回:贫道从不过问外事,你若不信可以把这观搜一遍。

延寿公主回:我要是搜出来就把你给杀了,再放火烧了你的道观!

她见到一旁穿着青衣小帽的八妹,喝道:你是何人?为何在观内?

杨八妹回道:小生父亲参军阵亡,前来道观请求道长超渡亡灵,让他早日成仙。

延寿公主下令将士们搜查道观,一边跟书生装扮的八妹聊了起来。八妹称说父亲是辽人,母亲为宋人,父亲虽为武将,但生前喜爱诗书经典,除了教导自己武艺外,还请了先生教导读书的种种往事。不久之后辽军将士回报:观内前后搜了数遍没发现任何人,但在后山的小路上却发现马匹离去的踪迹。延寿公主下令将士们追击,还想一并将这青衣书生带回。

原来公主见八妹扮成的书生长得十分俊俏,谈吐又风雅,动了芳心。她说道:我大辽连年征战,此乃用人之际,你刚刚说自幼习武,而父亲生前为队长统领百人,你正好替补父亲从军,同样让你继任父亲职位,若表现得好可晋任将领。

道人听了回道:这太过了,怎可强拉民夫参军?

杨八妹却回道:感谢道长为父祈福,想必是父亲保佑,让我得以继承职位,小生有幸跟着公主,必能奔个好前程晋任将校,未来若能飞黄腾达,必回来重修道观答谢。

于是八妹就跟着延寿公主一行人离去,一如锦囊妙计中的安排。

延寿公主率领辽军追赶了一阵,但已不见王兰英等人的踪迹,只好回营,她对扮成男装的八妹一见钟情,让她随侍左右,八妹也顺势推舟地对她甜言蜜语,公主满心欢喜,不知不觉已到了夜晚时分。

公主下令升起营火,吩咐将士们布置擂台举办比武大赛,挑选攻打宋营的先锋大将,原来延寿公主此行的目的是要攻打三关。她自小习武,其武艺已近辽军大将之列,成年后太后原本要为她挑选夫婿,但她心高气傲,满朝将士没一个瞧得上眼。

公主对太后表示:辽军攻宋连年失利,我要挑一位能在战场上击败宋军的勇士,就让我带兵出征,阵前选婿吧。太后依了她,让她率着五万大军及数十辽将出征。

延寿公主看着八妹身上的配剑,说道:看你带着剑,又出身武将之家,你也上前与将士们比武吧!八妹应允。延寿公主宣布比武规则,只能点到为止,只比招式不比气力,还暗中派人告知八妹的对手将士不许伤人。

八妹取了一把大刀,使用了父亲生前指导的刀法,舞得虎虎生风。由于规则的优势占了上风,一番交战后她的刀法力压群雄。之后又比试弓箭,这原本就是八妹的强项,她箭无虚发,最后夺得第一,擂台上的表现引得众将士一片喝采。延寿公主看得满心欢喜,当场宣布破格晋升她为将领,掌先锋印信。

隔日,延寿公主率着大军到了草桥关,杨延昭闻讯,也带着孟良、焦赞、王兰英等诸将士列阵迎战。

延寿公主骑马上前,说道:我乃大辽萧太后之女延寿公主,我辽军大将连年南征都被你所败,我就不信你有通天本领,今天就让我收拾你!

杨延昭见带兵的统领是一位年轻女将,说道:兵者,国之大事,绝非儿戏,不可为一己之喜好兴师,姑娘请回吧!

延寿公主听后气不过,随即对杨延昭射出一箭,但被躲过。她挺马舞刀向前与杨延昭打了起来,十余招后便落于下风,公主自知不敌,勒马回阵,让将领们上前应战。但一个个的没过几招都被挑落马下,公主见状,呼唤八妹上阵迎战。

杨延昭一看走上前来的辽军将领,感到甚为熟悉。这时王兰英已意会过来,赶紧上前拉住杨延昭,细语说明原委,接着她拨马上前应战,说道:我乃大刀王兰英,你们武功低微,不配与我军主帅交手,就让我来会会你吧!

王兰英和八妹两人一动手,你来我往转眼间已打上数百回合,这对姑嫂平日都在一起练武,对彼此的招式甚为熟悉默契十足,打起来有模有样,旁人根本看不出来是打假的。

趁着空档,八妹小声说道:嫂子,差不多了,假装败给我吧!说罢便引马向后跑了几步并转身射出几枚暗器,王兰英假意中招,向后而逃。回到杨延昭旁说了几句,只见宋军将士纷纷撤回关内布防。八妹见状,也回到辽军阵内。

接下来几天,关内的宋军都闭门不出。八妹对公主说:宋军已撤回关内驻防,此地易守难攻,取之不易,我想,就让对杨业遗骨金刀作法之事成功,宋军士气大减之际再行攻打,乃为上策。

延寿公主高兴地说道:先锋出师得胜,为大辽立下战功,回去后我禀告母亲封你为大将军并招为驸马!说罢一行便撤军北上幽州。(待续)@*

看更多【杨延昭传奇】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倒马关是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因其地势险峻让战马经常摔倒而得名,在战国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古称为鸿上关、常山关或靑龙口关,它与紫荆关、居庸关合称为宋代内三关。这里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北宋时期名将杨延昭(六郎)在这里率军御敌,因此更是出名。
  • 在今日朔州一带,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脚蹬雁门关,手搬担子山,一箭射到大青山......”,歌词歌颂的就是北宋英雄杨延昭神箭退敌的传说故事。当时,杨延昭镇守三关,大败辽军,逼得辽军主帅派人和谈,辽国方面同意退兵至一箭之地,原以为最多不过数百米,但没料到杨延昭神力一射,弓箭远至二百余里外的大青山。
  • 话说在辽国大将韩昌输给杨延昭三箭之地后,杨延昭只射了两箭,韩昌就反悔了,二人又打了起来。韩昌的武功招式已全然被杨延昭识破,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只得带着人马往西南退去,杨延昭也带兵紧追在后,韩昌边打边退,连续跑了几十里路,最后到了一片荒山恶岭中。
  • 今日河北省的雄县古称“瓦桥关”,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之一。这里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有许多古战场、文物遗迹。其中占地最广的是为“宋辽古地道”。这条古地道由来已久,依史料记载,它修建于北宋时期,与万里长城一样,都担负着防卫边关、守卫中原文明的使命,被世人称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 南宋时期的济公和尚神通广大,他在杭州净慈寺的古井运木传说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早他两百多年的北宋时期,名将杨延昭在河北的龙泉寺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神迹,却很少人知道,那就是“古井生木”的传奇故事…...
  • 有一年,在杨延昭镇守边关的期间,发生了饥荒,灾民为了生存而抢粮食。当时朝廷权臣当道,下令处死这批罪不致死的百姓,作为守将的杨延昭如何善用智慧,以手下焦赞“莽撞”的“恶名”,化解了这一场危机呢?
  • 在中国现今河北省徐水区内,有个村子叫刘庄,刘庄的东北部有个土台遗迹,当地人管那个地方叫杨家楼,也称为六郎望海亭。对面有个名为鸭鹅城的地方,第一次来到此地的游客们往往有个疑问,为何一个历史古迹会以家禽来命名呢?
  •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率领三万精兵北上讨伐赵国,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县北部)摆下被视为“兵家大忌”的背水阵,击败了二十万赵军,打下了楚汉相争中最为精彩的一战。在兵仙韩信离世后,“背水阵”成了神话,三国时期的大将徐晃、马谡都曾试图仿效此经典战役,但最后都大败而归。
  • 杨延昭威震三关的故事,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那三关主要是位于现今河北至山西一代的高阳关、瓦桥关及益津关。然而,除了这几个地方之外,传说他与辽军征战的地方曾一度远至幽燕地区,他与杨家将士们在这儿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他在鹿皮关长城附近的山崖上留有一道深深的刀痕,历千年后仍清晰可见,那便是杨六郎刀印的传说。
  • 一亩泉原称为西塘泊,是保定八景之一“鸡距环清”的源头,在其周围平方数十里内的泉脉密布如网,是保定市水源地之一,因此也被称为是保定的母亲之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