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倩玉台湾新竹报导)历时三年打造,由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台积电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曾繁城捐款1.1亿元所兴建的清华大学“捷英文物馆”,今(7日)举行落成典礼。“捷英”二字系曾繁城以父母名字为文物馆命名,以感谢父母抚育之恩。清大表示,捷英文物馆目前已收藏近4千件东亚近代文物,主要来自清大哲学所特聘讲座教授杨儒宾与方圣平伉俪的捐赠,未来藏品总数预计逾6千件。
今日的落成典礼,曾繁城偕夫人陈韩女士,及杨儒宾、方圣平伉俪皆出席,并在建筑师黄声远的导览下,参观这座融入自然景观的生态建筑。
清大校长高为元表示,文物与历史带领着人类思考“我是谁”和“生命的意义”这两个命题。他认为,捷英文物馆正是探索这些问题的重要场所,“文物就像一片镜子,让我们透过时空背景去对话,更了解自己。”
高为元并引用杨儒宾的著作《多少蓬莱旧事》中提到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阐述每件文物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意义。他感谢台积电文教基金会的支持,以及杨儒宾、方圣平教授伉俪的捐助,期许捷英文物馆能成为每一个人探索自己与蓬莱岛的美好起点。

曾繁城1944年出生,幼年时跟着父母从贵州一路流离到海南岛,终于在1950年海南岛大撤退时搭上最后一班船来到台湾。曾繁城表示,父母亲带着他从遥远的贵州遵义跑到海南,顺利来到台湾,才让他有机会从做电晶体,一路走到台积电和今天的台积电文教基金会。为感谢父母的抚育之恩,曾繁城取双亲曾捷、黄月英的名字最后一个字为文物馆命名“捷英馆”。

清大表示,文物馆目前的收藏主要来自杨儒宾与方圣平伉俪的捐赠,藏品涵盖明清以降4百年来汉字文化圈的文物史料,包括中日台韩鸿儒、政治家、书画家、汉学家、外交使节的书画、手稿及书信,历史价值极高。除了慷慨捐赠文物,杨儒宾近年更发想、策画“中华民国渡海七十周年”、“1949的战争记忆”、“近世旅日华裔文化人书画”等主题特展,对文物馆的筹建贡献良多。

捷英文物馆馆长谢小芩透露,文物馆将于明年秋天举办开馆大展,主题就锁定在民国诞始的1911年,展出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重要文件史料,并呈现这段历史对台湾的影响。这一年也是清大创立之年,以此作为开馆大展主题,深具意义。
责任编辑:筱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