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肝≠西医的肝脏
西医讲的“肝脏”是实际的器官,具有储存血液、制造胆汁、凝血、代谢脂肪和胆固醇……的功能。
中医讲的“肝”范围更广,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包含“肝经”和“胆经”这两条经络。若肝出问题,这两条经络经过的部位也会发生问题,例如“肝经”经过乳腺,会出现乳腺增生、经前乳胀痛、乳房肿瘤……的症状;“肝经”经过下腹部,则有月经和痛经等问题;“胆经”经过头部侧面,会引发偏头痛。
《黄帝内经》提到:“肝脏血、主疏泄、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说明肝能影响血液的储存和调节、消化腺的分泌与代谢、情绪变化,也和眼睛开合及视力、肌肉筋膜、指甲有关。
肝功能变差 身体状况百出
由中医谈到肝涵盖的范围,可以得知:肝胆疾病、血液疾病、情绪紧张、焦虑、忧郁、抑郁、烦躁、不思饮食、胀气、眼白血丝、睡眠障碍、抽筋、指甲表面有凸起棱线、黑线、或凹陷……都是肝变差而引起的问题。
肝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肝脏排毒功能不佳,毒素就会累积越多,恐导致倦怠、恶心、胃口不好、皮肤痒、黑斑、躁郁、失眠、乳房肿瘤。
肝脏也是代谢脂肪和胆固醇的器官,若代谢变差,眼周可能出现胆固醇沉积的黄色瘤,并引起脂肪瘤、面疱、粉刺、毛囊炎等症状。
再者,若胆红素无法经由肝顺利代谢,沉积后会导致黄疸,进而刺激皮肤发痒、皮肤变黄或眼白变黄。
养肝排毒 居家保养要领

1.勤按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用手指轻揉按压,有酸胀感即可。每次按压3〜5分钟,有助于疏肝利胆、清热排毒、明目、解郁。

2.掌握黄金睡眠时间
熬夜容易引起肝发炎,也就是“肝火”旺,进而影响肝的排毒功能。
中医主张顺应12时辰养生,是说一天12个时辰,对应着人体12条经络,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经络循行,日常作息遵循经络运行的时辰,便能发挥养生功效。举养肝为例,“胆经”运行于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肝经”则是在凌晨1点至3点,这4小时的黄金时段,肝胆气血最为旺盛,有利于肝脏的调养。所以建议晚上11点入睡,让肝好好修复,并帮身体排毒。(延伸阅读:古中医“五藏六府”与现代“五脏六腑”之别处)
3.自制养肝茶饮
务必先咨询中医师,再遵照医嘱饮用下列养肝茶。
牛樟芝、灵芝或灵芝子实体:可抵抗自由基造成的损伤,提升肝脏细胞的排毒功能。
绞股蓝:别名七叶胆、五叶参。能降血脂、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
姜黄:可降血脂,促进胆汁分泌,对肝脏有多重保护作用。
枸杞:能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能力,保肝护眼,抗衰老。
菊花、决明子:功效为清泄肝火、解毒明目。
玫瑰花:行气疏肝解郁,促进胆汁分泌。
枸杞菊花玫瑰饮
功效:疏肝解郁、养肝解毒。
材料:枸杞1钱(一小把)、菊花1钱、绞股蓝2钱、炙甘草1钱、玫瑰花1钱。
作法:
步骤1.将上述药材(玫瑰花除外)加水充分浸泡5分钟。
步骤2.加水至600毫升并将其煮沸,转小火续煮约30分钟,煮至300毫升后关火。
步骤3.趁热加入玫瑰花,加盖焖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本文摘编自《居家肝经保健3秘诀,排毒疏肝这样做!》,马光医疗网提供)
责任编辑:李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