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天睿澳洲悉尼编译报导)今年已经有8000多名澳洲人遭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诈骗,某些银行的用户被骗子锁定,而且因此蒙受了很大损失。
但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拒绝透露哪些银行的客户更容易遭遇诈骗。相比之下,还有一些银行的客户并未因冒充银行员工的骗局而损失一分钱。
《悉尼晨锋报》获得的Scamwatch防诈骗的报告虽然公布了各家银行客户报告的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诈骗次数,但隐藏了具体银行的名字。
报告显示,今年1月到9月,一家银行客户遭遇的冒充银行员工的诈骗高达2768次,客户损失高达1,664,626澳元;另一家银行为1839次,损失为708,079澳元;还有一家银行为1045次,损失为629,398澳元。
还有两家银行的客户虽然遭遇的诈骗次数不及这三家银行,但蒙受的损失反而更大。其中一家银行客户报告的诈骗次数虽然只有216次,但损失高达2,357,332澳元,另一家银行为494次,损失也高达2,116,931澳元。
《悉尼晨锋报》虽然多次请求披露这些银行的名字,但均被监管机构拒绝,原因是这可能增加反诈骗机构获得隐私信息的难度,让涉事金融机构不愿分享这些数据。
今年1月至9月,监管机构一共收到了8274起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诈骗报告,与2023年(6582起)同期相比增加了25%。不过,这类诈骗的总体损失有所下降,从1498万澳元减少到935万澳元。
国家反诈骗中心的发言人表示,监管机构通常会在风险明确的情况下公布银行的名字,例如,数百名汇丰银行客户遭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诈骗,而且这种诈骗行为在2023年持续了至少10个月。
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负责人汤金(Stephanie Tonkin)表示,她不理解为什么银行的名字不能公开,许多被骗客户都无法追回损失,也得不到什么帮助,公开这些信息至少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警惕。
在反诈骗改革前,因为诈骗而蒙受损失的四大银行客户中,仅有7%获得了补偿,小银行补偿客户的比例更小。
责任编辑:宗敏青
了解更多澳洲即时要闻及生活资讯,请点击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