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奇美馆体验展 揭开尼德兰《画师们》创作秘辛

奇美博物馆《画师们》特展预览会,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说介绍。(赖友容/大纪元)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10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赖友容台湾台南报导)奇美博物馆全新特展《画师们:走进16、17世纪尼德兰绘画时代》于26日登场,带您穿越时空、一窥尼德兰画师们的创作秘密与艺术爆炸的惊人年代,体验400年前的艺术流行风潮。

16、17世纪的尼德兰因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带动中产阶级兴起,艺术不再是皇室贵族的专利,家家户户都有赏画、买画的需求,因而造就供不应求的艺术市场,当时的民众纷纷投入画师行列,他们如同现今的职人一般,不但追求美学表现,也必须考量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进而发展出多样且弹性的作画模式。特展精选奇美馆珍藏的画作近60幅,结合科学检测与艺术史研究,揭开尼德兰画师的神秘面纱。

《画师们》特展,民众可以透过互动装置,察看作品影像与隐藏在画作底下的细节。
《画师们》特展,民众可以透过互动装置,察看作品影像与隐藏在画作底下的细节。(奇美馆提供)
《画师们》特展中展现多元丰富的尼德兰绘画。
《画师们》特展中展现多元丰富的尼德兰绘画。(奇美馆提供)
《画师们》特展的“风俗与静物”自拍区,可走入画作、变身主角。
《画师们》特展的“风俗与静物”自拍区,可走入画作、变身主角。(奇美馆提供)
发现《装扮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画作竟然曾经“换脸”过。
发现《装扮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画作竟然曾经“换脸”过。(赖友容/大纪元)

《画师们》特展共分为4大单元,循序渐进探索尼德兰的绘画世界。首先从地理环境与政治局势切入,介绍16、17世纪尼德兰的社会背景与艺术发展,早期的“尼德兰”指的并非“荷兰”单一国家,而是涵盖今日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与法国北部等地。

学徒熬成师傅 SOP大公开

单元二“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画师?”,公开当时艺术家的SOP训练模式与工作坊的运作,认识画师们的职人之路。展区将一幅描绘工作坊的画作制成数位动画,呈现学徒、画工与师傅的分工与养成。再者,为了追求产量,工作坊发展出多种高效生产的技巧,介绍其中相当关键的“转移草稿”技法,了解画师们如何兼顾效率与品质,完成精美作品。

此外,也分享当时画作交易情况,例如当街卖画、以书店结合画廊的复合经营策略等,了解其市场的运作模式。

题材多元丰富 暗藏警世梗

单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题?”,此区陈列奇美馆丰富的藏品,包含风俗、静物、风景、肖像、历史寓意等主题。有趣的是,这些作品经常“画中有话”,添加蕴含神性与警世意涵的元素,使画作拥有更多值得玩味的细节,例如《厨房一景》画作,农家小孩将猪的膀胱当作气球吹着玩,看似天真,实则暗喻人生如气球快速膨胀、但也转瞬即逝的虚幻,引人深思。

科学检测分析 挖掘画作背后秘密

单元四“会遇到哪些研究难题?”,将观者视角拉到博物馆研究人员的角度,并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采用科学检测研究作品。藉由大量科学检测图像与作品的对照,揭开画作底下隐藏的秘密,例如看似完整的《果实环串中的圣露西》,其实是由两幅作品拼接组成、《装扮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竟然曾经“换脸”?经由大面积X射线萤光光谱分析扫描技术,一起见证画作修改的痕迹。

用眼看动手做 走入画作当主角

为了使观众更轻松吸收知识、深入了解展览内容,《画师们》特别规划6大互动体验区穿插于各单元中。“转移构图”技法体验区,能依据简单的格子线条模仿描绘,领会画师们如何利用“分格法”来“复制”画作,了解工作坊提高效率的秘诀。

而“绘画材料与绘画步骤”体验区,可近距离观察画作的基底材、打底层、底稿、底色、颜料层等,还能亲手触摸每一层材料的不同质感。

另外“木卡榫体验区”可以了解大型画作如何用数片木板组合而成,并且直接动手操作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卡榫装置。“木纹观察体验区”则提供放大镜,让您审视木材年轮,感受研究人员如何运用木纹分析判断画材的年代和产地。

至于“风俗与静物”自拍区,能走入画作、变身主角,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专属作品。透过“光学体验区”指引民众走进约3公尺长的光学长廊,观看光谱的变化,另外透过灯箱互动展示,端详红外线、紫外光、X光等不同光线的检测特点,了解科学检测的方法。

奇美博物馆表示,《画师们》是奇美历时12年的研究成果,期望分享的不只是画作,还有尼德兰绘画的独特时代背景,带领大众从艺术角度,认识400年前世界彼端的文化,带来一个更宽广的艺术视野。◇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