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文敏台湾苗栗报导)减缓云林地区地层下陷,转作杂粮协助迈出一大步!近年来,依据经济部地层下陷监测报告显示云林部分地区,如虎尾、土库及元长等乡镇,仍有明显的地层下陷状况,对高铁的行车安全造成疑虑。

为此,农业部农粮署邀请台南区农业改良场的专家学者,共同筹组技术服务小组,同时跟云林县元长乡杂粮产销班第29班合作,于高铁沿线1.5公里范围内建立(1处)杂粮旱作示范区,推动一期作种植大豆面积高达34公顷。这些农地过去都种植水稻,但透过示范区的营运主体协助转作大豆,可节约22.7万至29.8万吨之灌溉用水,对于减少云林地区地下水使用量及减缓地层下陷,皆有相当正面的帮助。

串联在地农民与后端销售通路,建立稳健台产杂粮产业链;农粮署表示,为提升稻农转作杂粮意愿,辅导在地具农业经营管理与产销拓展能力之经营团体契作收购农民生产之杂粮旱作物,今年示范区营运主体跟42户在地农民契作,除稳定农民收益外,更同时供应后端加工厂所需原料、成功整合产销供应链,建构台产大豆新鲜、安全、非基改、可溯源之优质品牌形象,并逐步建立稳健的杂粮产业链、及提高台产杂粮供应。
此外,透过在高铁沿线的第1处杂粮示范区推动,更邀集到大人物农产运销合作社、台北市餐盒食品商业同业公会、MUJI无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等后端通路的加入,让元长乡优质的大豆可以被加工、制成具有营养价值的豆浆、豆奶等各种豆类加工品,上架到市面被大众看见,在地且稳健之台产大豆产业链已然成形。
杂粮示范区展现推动成效,未来将持续扩大遍地开花!农粮署进一步说明,期望藉由杂粮示范区推动成果发表会,展现亮眼的推动成效并发挥外溢效应,藉以提高在地农民参与转作杂粮旱作的诱因,也希望能号召更多经营团体一同加入,未来在云林高铁特区的转作面积能持续扩大、遍地开花。此外,农粮署亦期盼这些优质农产品能够进入台湾高铁公司的销售通路,让通路端看见台产大豆的潜力,进而采购及使用更多、更优质之台产杂粮。◇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