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环境部初估2026年将有60亿元碳费收入,近日县市政府纷纷呼吁碳费留地方。对此,环保团体23日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央与地方停止喊价,初期碳费使用应拟定“碳费预算书”并建立公民参与机制、地方政府完备净零法制与上位计划,再谈碳费运用方式。
环境部21日正式公告碳费征收费率,一般费率每公吨新台币300元,优惠费率A、B分别为50、100元,明年元旦正式生效;若以优惠费率100元估算,预估2026年碳费收入约60亿元,台中市、新北市、高雄市皆喊话将碳费留地方,更提出碳费八成补助地方推动减碳。
地球公民基金会、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绿色公民行动联盟、台湾环境规划协会、台湾气候行动网络等环保团体23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环保团体支持碳费应给予地方政府一定比例落实地方气候政策,但分配8八成的要求不切实际。
环团表示,过往地方政府推动气候政策的成效不一,气候变迁的冲击不仅局限于碳排大户所在县市,目前碳费制度才刚上路,企业减碳根本八字还没一撇,若无通盘的气候脆弱度分析、公正转型的研究调查,恐怕难以盘点地方的真实需求。
环团提出3点建议,首先,碳费用途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都不应任意补贴高碳排企业,应以气候变迁调适、日常减碳作为和公正转型为优先;第二,初期碳费使用,应先拟定“碳费预算书”完善行政程序、建立公民参与机制,第三,地方政府应以国家阶段管制目标为基础,先完备净零转型的上位计划、自治法制等,再谈碳费的使用。
环团指出,高碳泄漏风险产业,如石化、钢铁、水泥业,提出自主减量计划可享优惠费率,甚至折扣优待。如今地方政府不分执政党及在野党,竞相颠倒碳费用途的意义,希望“二次补贴”企业减碳,放任财团左手缴交低廉碳费,右手再从政府索取碳费,恐导致碳费沦为表面功夫。
碳费利益分赃说 彭启明致歉
碳费分配成为地方首长争取方向,环境部长彭启明日前受访时呼吁,勿将碳费当成利益分赃或政府财政手段,对此,国民党立委杨琼璎23日于立法院经济委员会质询时表达严正抗议。
彭启明23日出席活动受访时表示,针对媒体提问是否为利益分赃的脉络下,所做出的回答引发误解,他表达歉意,并重申减碳需要中央与地方通力合作才能达成,不过各县市无论是从人口数、碳排放量或是受极端气候冲击影响来分配碳费,都相当不均,因此还是需要由温室气体管理基金管理会讨论。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