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0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新生儿听力损失相对其他疾病隐形,家长难以透过日常观察发现。国内已提供全面新生儿听力筛检,每年约发现800名听损新生儿。医师提醒,新生儿听力筛检通过,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听力问题,家长须留意孩子的听力状况。

国民健康署副署长魏玺伦表示,全球每千名新生儿中有3至5名面临先天性听力损失,但仅有不到1/5的国家能实施如台湾的筛检措施。台湾自2012年推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的听力筛检,筛检覆盖率连续多年维持在九成以上。另据统计,2023年新生儿听力筛检共13万4,082人,筛检率达98.9%,并且发现786位听力损失的儿童。
不过,台湾儿科医学会理事彭纯芝表示,新生儿听力筛检通过,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听力问题,有部分孩子可能因为迟发性听损或中耳炎、外伤、脑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听力受损。
彭纯芝提醒,家长仍须多留意孩子的听力状况,若至3、4岁甚至更晚才发现有听力损失状况,可能影响其沟通、认知、阅读及社交,导致其发展较同年龄孩子落后。
国健署妇幼健康组简任技正林真夙建议,家长可以透过儿童健康手册中的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检视及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及语言表现,例如宝宝3至6个月大时,是否会对环境中的声音表现兴趣;7至12个月大时,是否喜欢玩会发出声音的玩具;1至2岁大时,是否可以说简单的单字(如:爸爸、妈妈)。
林真夙提到,若发现3至4岁孩子有语言落后、讲话不清楚或看电视时经常开很大声、常听不到家人叫唤等状况,应提高警觉并及早请耳鼻喉科医师检查,确认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避免错失学习语言的先机。◇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