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香港要闻

港施政报告|市民指不觉“惠民生”:不如明年不要咨询

政府(16日)下午在湾仔民政咨询中心派发《施政报告》。(蔡文昕/大纪元)

【大纪元2024年10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蔡文昕香港报导)政府(16日)下午在湾仔民政咨询中心派发《施政报告》,本报访问领取的市民,他们质疑当中提到的措施振兴经济的效用,并坦言不满现时的政治情况。

不满关爱队加人工

从事饮食业的市民陈先生(化名)形容《施政报告》“旧酒新瓶”,“同上年一样,都是(讲)大湾区”,质疑大湾区与小市民何干,连同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只是吸引大陆人来港“穷游”,对香港的商户没有实质作用,亦看不到报告的内容如主题般“惠民生”,规管㓥房方面只是将其改名“简朴房”,并无意思。

他进一步批评“关爱队加人工,市民吃两菜饭劳苦谋生”,“派钱、派消费券给我们更好”,又指关爱队并不能取代到过往的区议员,批评“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差过以前”,即使能投票,参与选举的候选人亦没有合自己意愿的。

《施政报告》提到,鼓励的士车队以阿拉伯语提供车队服务资讯,陈批评“牛头不对马嘴”,认为此措施多余,“让特首自己讲两句阿拉伯话来听听”。他又批评特首并不听市民的意见,“不如下年不要咨询”。

对于李家超提出,推出“善用公屋资源奖励计划”,为提供确切情报举报滥用公屋的人士提供奖赏,陈先生质疑是否如文革般“举报”。

“国安”挂帅 质疑吸引投资成效

《施政报告》提出,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即日起容许投资住宅物业,该物业成交价须为5,000万元或以上,投资于房地产获计算入投资总额上限为1,000万元。有在移民公司工作的市民质疑金额巨大,申请数量不会太多,并不能帮助地产。他并质疑政府强调“国安”,“走路都国安,人人讲话都不敢,还怎么会有新的投资进来?”

他并对上述措施感到奇怪,称“中小型单位水深火热”,要蚀两成至四成才卖到,认为政策倾斜大发展商及有钱人,“中小型单位想卖都卖不了”,认为政府要再考虑。他觉得,政府为申请购买居屋单位的40岁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分派多一个抽签号码,会令更少人买中小型单位,进一步令“纳米楼”楼价、房地产“跌得更惨”。

他指出,离港的主要是中产、年轻人,香港的零售、饮食出问题,是因为高消费力的人,移民英、美、加拿大。被问到如何解决问题,他直言“无呀”,“一日有23条,后生仔讲句话、网上打错一句都坐监,还哪有后生仔敢留在香港?”相信政治环境一日不改变、放松,要改变都困难。

市民陆太留意到报告中帮助青年置业措施,表示“年年《施政报告》都差不多,看看它能否做到”,并认为“政府可能真的无钱”,故没有派消费券。至于增加关爱队拨款,她则称不知道对方是否办到事,又说自己暂时未有需要。@

责任编辑: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