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有报】

飓风骤起翻恶浪 大难不死去到另外空间神仙地

作者:怀忍忍
飓风骤起翻恶浪,他为何能大难不死去到另外空间神仙地见到神仙?(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211
【字号】    
   标签: tags: , ,

行大善之人受神的嘉许,冥冥中也得到神的庇护!真的是样吗?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实例。

豫章省城(南昌府)外的黄牛洲有一位江姓的商人,他数十年往返于闽、广两地做生意。他为人仁慈,从不欺骗老少,而且经常做好事。例如,他看到有人捕捉鸟雀,一定会买下来将它们放生。他常说:“鸟儿在树间欢快地鸣叫,我们听了心情愉悦。如今人们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只为听它们悲伤的哀鸣,这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有一年初秋,江姓商人从闽地前往粤地,经过大矶岛时,突然飓风大作,船只陷入昏天暗地中,只见有一道长虹挂在天空,海水震动得很厉害。船夫顺风驶船入了大海,迷失了方向。最后,船桅折断,船体破裂,船上约有百人全数溺水,江姓商人也落入波涛之中。

当时他心想生还已无望了,忽然感觉到身边飘来一块木头,于是他抱住木头,随浪浮沉,感觉在海上漂流了一天一夜。筋疲力尽之际,飓风却越来越狂乱。不久他感觉水变浅了,原来他随着波浪冲到了岸边,但身体无力站立,海浪夹沙不停地击打着他的身体。

不久后,潮水突然退去,风暴停了,天也放晴,留下匍匐在沙滩上的他,风的余威还呼呼响着。他身上的衣服半干湿,由于是初秋时节,也不觉得寒冷。

江惊慌的心情沉静了下来,抬眼一望,只见北边全是陡峭的岩石连成一片。他匐伏着爬上去,依靠藤蔓牵引向上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从山顶往下望去,三面都是汪洋,水天相接,唯有岛的西边长满了草,隐约看到岩石丛草中微微露出一条小径。

山中有小径。(Shutterstock)

他心想:“我江某既然未葬身狂涛之海,难道还怕被山中虎狼吃掉吗?站在这里望海也无济于事,肚子还饿着呢。”于是,他顺着石砌的小路走下来,进入杂树丛生的草地中,看到地上掉满了殷红的枣子,就捡起来吃,也不觉得饿了。

他沿着小径走了两三里,海涛声渐渐变小了,鸡犬的声音隐约可闻,还看到丛林中露出的屋角。他心中大喜,急忙往前奔。一个小村落赫然出现在他眼前,村子里虽然炊烟稀少,但家家户户都有守望的人。村外有一位长须飘飘的老翁拄着拐杖走来,穿着打扮与中国的道人无异。

江上前向他打招呼,说明自己搭乘的船只遇飓风损毁沉没了,他孑然一人被浪冲上这小岛,希望能得到收留。老翁问他:“听你的口音,似乎是江西人?”江答道:“我是南昌郡的人。”老翁说:“那我们是同乡啊!”便引他进村,村中老少见到老翁,都拱手行礼。江猜测这位老翁应是隐居的贤士。

进入老翁的家后,江发现堂屋华丽堂皇。江向老翁跪拜,老翁将他扶起,说:“我们是同乡里的人,何必如此拘礼?既然到了这里,就暂时住下吧。”随后指着一间房间让他住下,屋子里有备用的衣物用品。

江在村中住了半个月,每天所吃的蔬菜饭菜都十分精致净洁,且从不见荤酒。来往的仆人说话都是江西口音。江因此询问这里离江西有多远,众人都含糊其辞。一天,老翁召唤江,对他说:“你会计算,能不能帮我做些记账的工作?”江答应了,每天只是记录几百人所需的米菜。每天早上,有人将买来的物品送到江处,江就记录在账册上,如此过了一年多。

江为人诚恳,老翁非常喜欢他,便问他:“你是否还惦念故乡?”江听后不禁泪下,说道:“承蒙您收留照顾,我非常感激;但家中有老母亲,盼望儿子回家,恐怕她会因为我的失踪而伤心断肠。”老翁说:“这里也不错,但若你想回去,也不是难事。”江听了老翁的话,跪地请求回家,老翁答应他稍后安排。

第二天早上,江抱着账簿登堂,将所有记录交给老翁。老翁便拄着拐杖带江来到海边,此时四周连一艘船影也没有。

老翁将拐杖扔入海中,拐杖立刻化为一艘大船。老翁带江登上船,让他闭上眼睛不要睁开,只听到风声浪声。过了一会儿,风浪渐远,耳边隐约传来乡音和市井的喧闹声。老翁说:“到了。”江睁开眼,惊喜地看到“滕王阁”建筑出现在眼前。

老翁进入阁内,江跟随他进去,看到神案上摆满了供品,老翁取下一颗柑橘,拨开来将果肉给江吃。江吃下后,老翁又将柑橘皮合上,放回神案上。江随老翁来到厨房,见厨房内摆放不少砧板刀具。老翁递给江一封信,说:“如果有人问起,将这封信交给他们。”江将信放入袖中后,却见老翁跳入灶中消失不见。

江惊呼:“老翁跳进火里了!”厨房里的厨师拉住他说:“这是天师洁斋的地方,闲人不可进入。”江说:“刚才我与老翁一同来的,结果他跳进灶里了。”

江拿出信件打开给对方,发现里面是天师祈雨的上表奏文。上面有两个错字,被圈了出来,又说明供桌上的柑橘有一枚已经空了。

这时江询问了老翁的详情,江这才明白,那位老翁就是许旌阳许真君——本名许逊。从此,江更加修善积德,母子二人都长寿安康。

附记:真君许旌阳

许旌阳活到一百三十多岁,得道后成了许真君统领仙籍。许旌阳的故宅地上经后人立祠,即今西山万寿宫的前身,成了净明道派之祖庭。(公有领域)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是晋代著名道士,道教的四大天师之一,人称许真君。他曾在晋朝担任四川旌阳令,在任上勤俭廉洁,以德化民把旌阳县治理得很好,吸引了许多人慕德而来,“民慕其德惠,来依附者甚众,遂至户口增衍”,人们尊称他为“许旌阳”。当时在任上他就有“点石成金”的法术,每次收税不足,他就把石子变成铜钱。元康元年(291年)爆发八王之乱,许逊弃官,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广、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许旌阳不主张修炼就一定要进山出家,他认为:上士修炼不一定非要舍弃荣华入旷野;只要修炼心性,心明气达,道德不亏,积功累德,就可成仙。他曾著《八宝垂训文》,教人“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他主张“修忠孝净明之道,以改造人心,使不忠不孝之人,去妄存真,则四海归太平,君安民阜,成天下之功”。许旌阳福益世人,最后于136岁时,圆满白日飞升而去,一家人鸡犬升天!

许旌阳飞升后,乡人与其族孙许简,就地立祠供奉,许旌阳被称为“许真君”,供奉他的道观殿宇称为真君殿。到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赐其尊号“神功妙济真君”。

资料来源:《小豆棚》《神仙传》《逍遥山万寿宫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