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经常发生地震等灾害。各地区会根据当地情况,每隔2个月左右,市役所(市政府)便为居民举办一次防灾训练,包括面对自然灾害的特征、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以及相关知识等方面。下面介绍五个实用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建议。
提前做准备
灾害发生后,电力、水道、燃气以及物流等,都有可能中断。安全的做法是至少准备三天至一周的饮食储备。

日本防灾储备专用饮食。(王佳宜/大纪元)
储备物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购,挑选一些自己喜爱的食物;除了专用防灾保存水之外,也可以选择自己爱喝的各种能量饮料等(具体饮食清单参照里这里)。此外,还需要备好个人用药、急救箱、面巾纸、湿纸巾、女性生理用品、打火机、垃圾袋、手套,以及卡式炉具与煤气罐,不论是煮菜、煮饭、烧水都很方便。
建议采取“滚动式”消耗,先吃临近消费期限的食品,再将消耗掉的物资补充上,这样可以保证食品的保质期在有效期限内。
另外,发生灾害时,可能不得不前往避难场所生活,因此需要准备一个“随身包”。可以结合家庭成员结构,准备好所需物质的最低数量,并放置于避难时可随时取出的地点保管。家庭成员也可以分开准备,一旦走散也可保证自身的基本生活。
紧急携带品包括:现金、身份证、存折、洗换衣物、应急饮食3日份、手电筒、不同型号电池、医药品、便携式厕所和厕所用纸、婴幼儿所需物品、多功能开罐器、打火机、纸巾等重要物品。

可以在商场及网络电商处购买容量大的背包。准备好在避难处可能需要的物品后,再称一下重量,确保自己能背得动。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个随身防灾袋,存放发生灾害时可能需要的常备药、手机充电器、有关身份证明等,一直放在包中随身携带,作为外出途中遭遇灾害时保护自己的防备品,并且要对里面装的物品始终心里有数。
避难前需留意的事项
根据灾情的不同,避难时间以及前往避难地点的路线安全性等也会有所不同。查看自己所在地区发布的“危险地图”,以确定发生灾害时,自家住宅周围的危险程度,以及避难地点等等。
要注意的是,不仅要检查自家住宅等生活区,还要调查自己的工作场所、老家住宅、朋友住宅等处可能的避难地点。如果具体了解了危险情况,比如洪水、山泥倾泻和海啸等,会根据灾害情况而选择适合避难的地点。
重大灾害时的避难
灾害发生后,可能对接下来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时会出现无法使用冷气机和供暖设备而危及生命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带上“随身包”前往临时避难所,如家附近的学校或公民馆等。为保障孩童生命安全,日本的各个学校和公民馆都设有专门避难场所。
另外,事先与家人和朋友商讨并决定好会面地点也很重要。可以使用“灾难留言板网站171”,在互联网上登记留言,以保持彼此间的联系。此外,在日外国人也可以向本国驻日大使馆咨询。
收集正确信息
在日本,有很多提供多语种防灾资讯的网站和应用程式。比如日本气象厅提供的“防灾气象信息”,以及日本观光厅监修开发的应用程式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访问。平时经常浏览,在灾害发生时就会知道如何及时获取正确防灾资讯。
日本气象厅在其主页上,有多语种防灾相关信息的汇总网站,登载天气、地震或海啸、火山、洪水等防灾为主的气象信息。
此外,在日本观光厅监修下开发的免费应用程序,能发出有关日本国内灾害信息等通知,可以提供15种语言的紧急地震速报、海啸预警、避难信息等。
支援外国人窗口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害,日本各自治体也面向访日外国游客,以及在日外国侨民积极采取行动,帮助外国人提高防灾意识。
询问自己居住地的市政府,了解发生灾害时哪些部门可以为您提供帮助。有些地区自治体还设立“访日游客热线”电话窗口,这是一个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电话服务中心,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提供多语种服务,为游客在访日期间或外国侨民外出途中,突遇疾病、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提供支援。该中心可以用英语、中文、韩语。电话:050-3816-2787
提前了解所在城市的防灾对策和居住地的风险,一旦灾害来临,会减少慌乱,顺利避难。@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