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蜀忆事(8)记忆中的“大跃进”

作者:愚翁
共产红潮肆虐神州大陆,回顾几十年血泪岁月,悖于常理的事荒唐地横行着,人人事事桩桩都被共党鬼魅桎梏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谷撒地,薯叶枯,

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每当读到它,当年大跃进的情景就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毛主席要让位了

一九五八年,我才九岁,正读小学二年级。大概是五月份,有一天我们全校同学做完课间操,正准备散去,学校杜主任走上操场的讲话台叫住了我们。他向大家宣布,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了,他要把主席位子让给刘少奇。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在同学们中间炸开了锅。大家的心里都接受不了这一事实,纷纷议论起来。我们小学语文开篇学的就是“毛主席万岁”五个字,老师讲解课文时告诉我们,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全中国的人都是他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老师还告诉我们,我国有六亿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三的人民在受苦受难,毛主席还要带领我们去解放全世界的劳苦大众。

世界人民还眼巴巴盼望我们去解放他们,没有了毛主席怎么行?同学们在操场上大呼小叫,坚决不同意毛主席让位。刹时,排着的伫列乱成一团。杜主任见状大惊,忙叫各班老师维持秩序,老师们忙碌了好一阵,才使大家平息下来。

杜主任接着告诉我们,这是毛主席自己的提议。刘少奇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革命接班人。毛主席还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但他仍然是党的主席。他老人家要把精力花在世界革命上,要去解放世界人民,我们一定要支持他。

听完杜主任的解释,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紧张的气氛开始缓和下来。既然毛主席都这样说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呢?我们是少先队员,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毛主席他人家说的,我们都要坚决服从。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万句。

 

共产主义要实现了

一九五八年,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在我国实现共产主义,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美丽的谎言,勾起了人们对未来生活无限美好的想像。

共产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谁都没有见到过。大家充分发挥起自己的想像能力:有人说共产主义吃饭不要钱;有人说共产主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有人说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甚至有人还说:到了共产主义老子啥都不做,想娶几个老婆就娶几个老婆……

不管人们怎么想像,只要搞大跃进就能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理论得到人民普遍认可。当时,“一天等于二十年、三年超英、五年赶美、十年进入共产主义”的大幅标语铺天盖地。共产主义那么美好,谁不乐观其成呢?随着头脑的发热和膨胀,人们觉得十年时间太久了,又迫不及待地把“十年进入共产主义”改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像发了疯,热烈的情绪比熊熊燃烧的大火还要旺盛。社员们高喊着到共产主义了到共产主义了,纷纷把家里的粮食、猪羊、鸡鸭、林木、炊食用具、劳动工具拿出来交到社里,由公社统一分配、统一调拨。使穷队“共”富队的“产”,集体“共”社员个人的“产”。

共产主义的第一步就这么“共”出来了。

 

大兵团作战

“大兵团作战” 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大跃进时期却在农村被广泛借用。人民公社全民皆兵,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产大队编为营,生产队编为连,生产小组编为排。全乡的所有劳动力全由公社统一调动指挥,实行大兵团作战。

为了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公社书记经常把全公社的劳动力调到一起,几千人挤到一条山沟里搞大生产,实行大兵团作战。所到之处,只见山上山下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有时还有乐队伴奏。那阵势、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

特别是冬天修水库,全公社上万的劳动力全部集中到一条山沟里,挖土的挖土,抬泥的抬泥,拉碾的拉碾,打夯的打夯,比赶大集赶庙会还热闹。劳动工地上,到处人头躜动,歌声、叫声、号子声,打夯声,喇叭声响成一片,场面之壮观,简直不亚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兵团大战。

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社员们饿着肚子,不分昼夜战斗在田间地头。不但白天要大干,晚上还要大战通宵。人们点燃柴草作火把,田野上火光冲天。熊熊的火光中,社员们挑着担子往来奔跑,他们把山上泥土挑下山去,又把山下的田泥挑上山来。上上下下、下下上上,一夜要往返几十次。实在挑不动了,就倒在田沟地垄打盹。

上级领导为防止社员晚上出工不出力,公社还专门成立了检查团晚上到各营各连工地上检查督促。他们每到一处,就站在大路口上大声点名呼喊,听到回声才往下一站走。连续作战使社员们疲劳不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大家把火把插在地边上,累了就倒在地上睡觉。每天晚上都要派出流动哨观察“敌情”,只要看见检查团的灯光出现,哨兵马上就把睡觉的人叫醒,大家一齐“邦邦邦”地敲打起劳动工具,表示无人睡觉。检查团的人在山下听到响声,以为社员们都在劳动,呼喊几声就走开了。他们前脚刚走,社员们倒头又睡。

为了把人的体力潜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上级领导还发明了在人们最饿最累的时候“放卫星”。这有点像长跑运动员的最后冲刺。中午收工之前半小时,手握“跃进棒”的干部一声哨响,正在劳动的人们听到哨声仿佛听到冲锋号,背土的、挑担的、担粪的,抬杠的全都像发了疯,大家高声大喊着“冲啊”,一齐拚命向前飞跑起来,将最后的一点力气用尽。

对于那些出工不出力、行动缓慢的人,监工的干部就挥舞着手中的“跃进棒”,在他们身后劈头劈脑地追着打,那时候,你不想冲锋都不行。

待续@*

责任编辑:谢云婷

点阅【红蜀忆事】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银老狠”是我们乡银老道的绰号。他为人阴险,心狠手毒,凡是和他一起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的厉害。
  • 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当我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正规渠道去争取高级教师职称时,却被无情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当我托人找关系去评职称时,却能如愿以偿。
  • 今年再评不了职称,明年就没啥希望了。且不说上面给不给学校指标,就是给一个指标,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了。连续两年都没能评上,后面的人还排着长队在等着哩!
  • 上百万的学生市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举着旗帜,愤怒高喊着“反官倒反腐败”的口号,行进在东西长安街。
  • 怎么办呢?突然想起到农村栽秧也许能减轻心里的慌乱。那是最累的农活,干一天活下来,腰酸腿疼,连背都不敢伸直。
  • 为了摆平百分之二的调资工作,学校领导采取这种办法来整治不听话的教师,也未免太过分了。
  • 我们学校共有教职工五十六人,按规定只能有一个人上调一级工资。可是却有两人符合调级条件。
  • 我在射洪教书时,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十几个教师挤在一个小教室备课改本,成天闹哄哄的,难得有个清静。
  • 我的家乡很穷,别说他人,我活了三十年连花生米都没有吃够一次。鸡蛋对我来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个。平常,鸡蛋都是拿到集市卖了换油盐酱醋。
  •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户口、粮食、工资像三根铁链把人死死拴在一个地方,叫你动弹不得。你纵然有通天的本领,也叫你寸步难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