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 开奖结果 - 体育
【天象示警】

留意!为何甲辰龙年起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

作者:荏淑一
甲辰年起,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是怎么回事?(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734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现在已经有许多人看到新闻,指出2025年到2029年期间连续五年都没有“年三十日”这一天。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这在天文学上是比较少见的现象。

为何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

这要问“朔望月”的形成,还要问牵动“朔望月”的“摄动”[1]因素。

一月中有没有“三十”这一日,是依据观察、推算的月球的朔望月周期而定。什么是“朔望月”?在天体测量学中,是指月球连续两次合朔[2](日月交会)的时间间隔。简单来说,即从一个朔日(阴历初一)到下个朔日为止,称为一个朔望周期,即一个朔望月,也称太阴月。此外,也可用“望”(满月)日为观察点。

一个朔望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其平均周期是29.530589日,即29日12小时44分2.8秒,并非整数。为了要让阴历初一与月相相应,让每月初一都能对应朔月[3],所以就用大小月来调整,因此阴历月份有三十天,也有二十九天的,这使得阴历的大小月并不固定。

长期来看,阴历一年中有三十日的月份略多于没有的,而有“年三十”的年也略多于没有的。那是因为一个“朔望月”的周期平均值是29日又二分之一强(即12小时44分2.8秒)。依据过去的经验来看,大约3─5年就会出现一次年终没有“年三十”的情况,例如:2013、2016、2022这三年都没有“年三十”。

那么,为什么从2025年到2029年期间,将有连续五年“没有年三十”的现象出现呢?这又关系到影响月亮运转周期的“摄动”因素了。

什么是“摄动”因素?

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一个系统,来自其它星体的作用力对该系统的运行轨道会产生微小的牵动,即“摄动”。

月球和地球之间,因为受到来自其它星体的“摄动”影响,一个朔望月的长度大约在29.27至29.83天之间变动着,长期的平均长度是一般所知的29.530589天。

2025年起连续五年的时间,“朔望月”的周期将出现异于寻常的状态,显示来自星宇其它星球对月球、地球之间的系统之“摄动”影响也异于常态。这就是2025年起连续五年将没有“年三十”的背后因素。

天垂象见吉凶:天谴显露

本来,约三五年才会出现一次年终没有“年三十”,但是2025年起连续五年的年终将没有“年三十”,这种异象能说不大吗?

易经说“天垂象,见吉凶”,见到异常天象,不能掉以轻心。距离我们最近的、关系最密切的星球将出现这异于常态的天象,生活在这个星体系统中的我们,能不受到影响吗?!虽然是星体的摄动,但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才能及早防微杜渐。

已知2024年甲辰年是个“无春年”,受到闰月的牵连,立春早于除夕,落在阴历前一年的年尾。甲辰年也“没有年三十”,除夕是十二月二十九日(阳历在2025年),往后四年也都“没有年三十”,这些天体现象的叠加,也是比较不寻常的。

古代预言和现代的通灵人、风水师都指出2024年将是一个不寻常之年,有许多事要被显露出来,是个严厉的“天谴”之年,瘟疫将会加剧对恶人的惩罚。刘伯温的《救劫碑文》预言就这么说:“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

或许这种天象的巨变带来的冲击,也反映到了日月地系统的摄动上。我们对于可能的灾难预防,永远也不嫌多!先知们预警我们要返回善良的根本,凡事用高尚的道德去衡量,以良心去回应,这是保全自己的上上之策。@*

注释:
1.摄动:指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按规律运动时,因受到其它天体的吸引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轨道上产生的偏差,这些作用与中心体的引力相比是很小的,因此称为摄动。
2.合朔:称日月相会。约在阴历每月初一的前后。
3.朔月:月球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其暗面正与地球相对,地球上看不见月光。◇

─点阅【天象示警】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