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白露节气养生小心哪些禁忌?“补露”怎么补?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123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白露节气是以天候特征命名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白露”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这解语指出了白露到寒萌热退。俗谚也说:“白露不露身”。白露节气到了,要提防温差变化大和“秋燥”伤身,养生以补气滋阴润肺为重。

节气与物候

万物与天地交感,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天气寒凉谁先感呢?《逸周书‧时训解》云:“白露之日鸿雁来”,宋‧阮阅吟“淡碧晴空雁字回”,候鸟向南迁徙表现中原地带的物候现象。
《礼记‧月令篇》记载白露节气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馐)”。白露时节,除了候鸟南飞,鸟儿们也开始收藏准备过冬食物了。

白露养生禁忌

白露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且气候干燥,伤津耗液,容易出现“秋燥”症状,如:口唇咽喉干、鼻干、皮肤干、大便硬干等等。呼吸系统弱、肠胃弱、和皮肤干燥过敏的人特别要注意养生防护。以下的白露养生禁忌不要踩:

1.禁忌生冷寒凉食物:例如:冰品、凉饮、生菜、西瓜、生鱼片等等,生冷食物下肚导致寒凝,痰湿内生,将伤喉咙、伤肺,加重呼吸道过敏的症状。瓜果一般属凉寒性为多,一次食用不要过度,青菜沙拉,改成温菜,过过热气,川烫一下为好。

2.禁忌辛辣燥热食物:葱、姜、蒜、辣椒、烈酒等等这些食物要避免或少吃,以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

3.禁忌油炸烧烤、肥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不利滋阴,对白露之后阳气下降的肠胃也是沉重负担。

4.避免身体裸露招凉:俗谚“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提醒人“白露”节气一到,特别要留意早晚温差特别大,不要掉以轻心。穿着衣服注重体肤保暖,以洋葱式穿衣为宜,从外到里,可以随时加减。

五行相生相克的养生保健

白露节气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养生调养明显不同于夏天的作法,这时也是启动“白露补身”增进免疫力的时机了。

仲秋以后天干气燥更明显,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的“防燥养阴”概念要怎么落实?以下讲讲白露节气养生的饮食概念和食疗作法。

1.食补取用润、白的食物
从中华五行理论来看,秋天属金,五行颜色为白,白色食物与五行养生相合,可多选用。还有,含有“黏液”的当令滋润食材是很适合秋季的养生食材,可益肺润燥,帮助防止秋燥引起的干痒及过敏不适。

芋头、莲藕、菱角、水梨、百合、木耳,六种白色食物,帮助秋季养肺。(纪元生活制图)

益肺润燥的食材,像是白木耳、山药等等,既是白色食物又含有丰富“黏液”。中医非常推荐穷人燕窝──银耳,它富含多糖体、水溶性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而在中医的角度,银耳性甘味平,对于肺燥、肺热或是慢性支气管炎都有食疗效果。另外白色的百合、莲子、菱角、豆腐、杏仁、萝卜、香蕉、龙眼和滋润的秋葵、蜂蜜等等这些食物,也都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好食品。白露时节正是龙眼的盛产期,白露宜吃龙眼,民间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

2.酌量食用酸味食物强肝
秋天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所以防燥同时要强肝。什么食物强肝?中医说“酸入肝”,酸味食物适合秋天饮食,可以强肝,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的功能。当然,食用必须适度,过犹不及。

梨子生津解渴养肺,酸味也可以强肝。(Shutterstock)

3.注意保护肺部和呼吸系统
适时地、酌量补充水分(温饮或常温)防止口干舌燥、身体干燥。

4.吃粥喝炖汤滋补
选用粥品和炖汤取代温补、热补药膳。粥品、炖汤食材多取用秋天的主色──白色食品,特别适合秋天的滋补之道,对缓解秋燥、生津养阴也有不错的效果。有的中医师,建议人采用西洋参代替人参,滋补不燥热,清火生津,食疗更佳。杂粮的粥品如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都是当令的好选择。以下介绍几道白露节气养生粥品。

*养肠胃又养颜──银耳山药粥
中医认为,早上吃粥对身体很好。这个白木耳山药粥可以用电锅自动煮,让忙碌的主妇和全家人一早上起床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粥,不仅可以补充能量,还可以补养肠胃和美容养颜。

银耳山药粥。(大纪元制图)

●银耳山药粥食材:
白木耳1/4朵,圆糯米半杯,山药100克,红枣10颗。(购买白木耳以新鲜且没有漂白的为佳。干银耳在烹煮前,先以温开水泡发一小时。)
●作法步骤:
1.银耳泡水1小时。
2.圆糯米洗净,泡水半小时。
3.山药削皮,切成小块。
4.红枣洗净,也可去核。
5.把所有食材和适量的水放入电锅内锅中,(粥的米、水比,约1比6),外锅加2─2.5杯水,电锅自动煮好后即可食用。

*滋补养颜──银耳莲子红枣汤
银耳莲子红枣汤可以补气养血、健脾胃,让你拥有好气色。

银耳莲子红枣汤补露。(Shutterstock)

●银耳莲子红枣汤食材:
银耳30克,红枣12颗,适量莲子,适量冰糖。
●作法步骤:
1.准备:用温水浸泡银耳使发胀,约一小时。去掉干硬的部分,分成小片。加入盐反复冲洗、沥干。红枣、莲子洗净。
2.将材料加入2000C.C.的水,一起熬煮,煮好后再放入冰糖。

*补脾益气益智──桂圆榛果粥
●桂圆榛果粥食材:米1杯、榛子、桂圆肉、玉竹适量。
●作法步骤:
1.准备:将榛子去壳、去皮洗净,切碎;米洗净泡水10分钟。
2.锅子中入水(粥的米水比,约1比6),放入食材煮到米熟即可。也可以用电子锅煮;若是用电锅,外锅水约放2杯。

白露补露品味生活

传统中国人普遍有冬至进补的概念,其实中医的食疗讲究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都有对应节气的作法。白露节气开始“补露”,透过滋补提升自身免疫力、改善体质,下半年抵抗力自然能提高。白露养生不仅要养,还要避免踩禁忌。“补露”强健身心,放松心绪,调整脚步,轻松地品味生活吧!@*◇

─点阅【二十四节气】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腊月里虔诚祭灶神。图为 清代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轴局部。(公有领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历史时间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改变。这要从祭灶的历史说起,先看一下祭灶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风俗有过怎样的变迁?哪一种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传递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有哪些呢?小寒补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来探一探,提供我们,岁末补冬的精神与物质之宝。
  • 古人对冬至这个日子非常重视,不仅因为冬至是节气,是节日,更因为冬至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关。天道所示,人间所依,天人合一让人生顺遂,所以冬至这一天的意义就在日常生活中凸显出来。北宋的易学大师邵雍有两首《冬至吟》律诗,探涉深奥隐妙的大道之理,让人玩味沉吟,给人生命启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个大日子,无论是在节气上,或是在民俗节庆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里,古人也教导人怎样过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灾殃。可知道哪些事适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来参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