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双语教育真的好? 台学者忧危及母语

立委赖士葆(右5)9日举行“双语政策推动之公评”公听会。(常怀仁/大纪元)
人气: 14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08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政大英语系教授刘怡君首先指出,双语教育的目标为何?有两种可能,一、成为中英文的母语使用者;二、中文为母语,但英文程度提升。对于第一种可能,她分析,若政府要推动,可能会危害母语,语言一旦死亡就很难救,因为当使用A语言者学B语言时,若比较喜欢B时,A就会衰败、死亡。

刘怡君以新加坡为例,该国曾推动英语运动,但20年后调查发现,华人小孩在家中最常使用英语的比例从40多%升至77.4%,这非常严重,因为当孩子们在家中倾向使用某语言时就代表某语言胜过另一种语言,新加坡如今也有学者在提倡加强母语。

所以,刘怡君强调,不要以为母语不会受到影响,不要以为补助就不会受到影响,“太天真了”,因为语言生态是弱肉强食。原住民语、南岛语言、闽南语、客家语等语言要保存都很困难了,若把重点放在英语教育,不但资源被瓜分,语言地位更会被排挤。

至于第二种,刘怡君指出,虽然政府希望M型化不要发生,但台北市的明星高中已全英文授课,偏乡地区仍以原来方式授课,会不会M型化?另根据研究发现,若单语小孩的字汇有500个,双语小孩也是500个,却各约一半,因为精力有限,会有语言受到排挤。

所以,刘怡君建议,母语在教育上要优于英文,英文一旦进入生活面、全面性,母语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而且母语政策一定要有配套,并提升社会地位,如:父母回家要用母语跟子女交谈等。

刘怡君也提到,语言学习是有黄金期的,所以黄金期内挹注越多效果越好,但有时也会变得很恐怖,如同洪水猛兽。因此,她建议,幼儿园不能全天候的全英语授课,因为孩子会将英语变成母语,非常危险。

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廖咸浩质疑,大部分人需要的英文是什么样的英文?为何要花这么多时间学英文?为何要用英文决定生死?若有人是数学天才,但却在小学就听不懂很多东西,在第一阶段就被判死刑了,可以想像美国人用西班牙文、孟加拉文、中文等语言学习吗?美国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吗?一定是摧毁掉所有年轻人的未来。

廖咸浩提到,北欧曾针对芬兰移民到瑞典的小孩分成两组进行研究,一组是九、十岁,另一组是五、六岁,看其瑞典文学得如何、母语保存得如何,结果九岁那组瑞典文学得好、母语也保存不错,但五岁这组瑞典文学得不如前一组好,而且母语几乎不存在。所以,他认为,理论上学外语应该九、十岁,最低是小学三年级,理想上是国一开始。

另外,廖咸浩也提到,现在翻译科技的发展已经先进到知识吸收跟意见交流时都不需要透过特定语言。他举例,他曾问过一个英文很好的学生说,平常看网页时是直接用英文看吗?对方说是用Google翻译,Google翻译现在已经到了差不多的地步,还需要学英文读资料吗?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