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兰的作品《花神》流露爱妻之情

LORRAINE FERRIER撰文/吴约翰编译
林布兰(Rembrandt)的作品《手持红花的萨斯姬亚》(Saskia With the Red Flower)(局部),1641年创作。橡木板、油彩;38 3/4英寸×32 1/2英寸。历代大师画廊(Old Masters Picture Gallery),德国德勒斯登国家艺术收藏馆(Dresden State Arts Collection)。(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林布兰(Rembrandt van Rijn)在婚姻生活中为他深爱的妻子萨斯姬亚(Saskia),不论她健康或生病,绘制各式肖象作品;举凡素描、写生、油彩等直到她离世。林布兰以各种不同的角色描绘妻子;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萨斯姬亚以女人、妻子、母亲、女神缪斯等身份出现。我们还看到萨斯姬亚刚睡醒没打扮,和丈夫一起欢笑,甚至化身成古罗马神圣的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等不同模样。

林布兰有三幅《花神》作品,把妻子萨斯姬亚描绘成古罗马代表春天和生育的花之女神弗洛拉(Flora),反映了画家的婚姻阶段及生命的短暂。例如,从含苞待放的新婚蜜月到花朵盛开的身怀六甲,最后到她英年早逝。

从这些作品也能看出林布兰如何运用古希腊罗马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元素创作。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和稍晚的北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喜欢以古代的众神、女神与神话角色来创作。

林布兰未曾造访过意大利,但他从北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作品中汲取灵感,例如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以及历史画家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等。林布兰约莫于1624年在阿姆斯特丹向拉斯特曼学习,同时他还接触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例如,西班牙驻阿姆斯特丹大使阿方索‧洛佩兹(Alfonso Lopez)所收藏的提香(Titian)作品《花神》(Flora)。

提香的作品《花神》,约1515年创作。画布、油彩;31 1/8英寸×24 3/4英寸。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The Uffizi Gallery)。(公有领域)

爱情萌芽

1633年,萨斯姬亚到阿姆斯特丹拜访林布兰的表弟、负责经销林布兰艺术品的亨德里克‧凡‧尤伦堡(Hendrick van Uylenburgh)时遇见了林布兰。

订婚后几天,林布兰用银尖笔(注1)(silverpoint)为萨斯姬亚绘制了第一幅素描作品。这是张充满爱的精致而令人愉悦的作品。她戴着一顶宽边帽,脸上洋溢着害羞的微笑,手里拿着林布兰刚送给她的一朵花,也许是玫瑰花。画家在作品下方写道:“这是我21岁妻子的肖像,我们订婚后第三天绘制。1633年6月8日。”

林布兰‧范赖恩(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作品《新娘萨斯姬亚肖像》,1633年创作,白底羊皮纸、银尖笔; 4 1/8英寸×7 1/4英寸。柏林国家博物馆(State Museum of Berlin)。(公有领域)

两人在1634年6月22日结婚。同年,林布兰首次以花神为主题描绘萨斯姬亚。

林布兰的作品《花神》,1634年创作。画布、油彩;49 1/4英寸×39 3/4英寸。俄罗斯圣彼得堡隐士庐博物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Russia)。(公有领域)

林布兰以真人尺寸、四分之三身长的侧身姿势描绘萨斯姬亚,她身穿一件镶有银饰刺绣的宽松丝缎洋装,看起来就像一位少女,天真无邪,有些害羞。她转过头面向观者,仿佛受到打扰般。她手握着以枝叶装饰的权杖,头戴鲜花花冠,花冠上有一朵“条纹花瓣郁金香”(“broken” tulip)。当时荷兰许多艺术家都喜欢绘制“条纹花瓣郁金香”,是一种花瓣裂开呈条纹斑状的郁金香。

也许林布兰清楚比利时法兰德斯物理学家兼植物学家卡罗卢斯‧克卢修斯(Carolus Clusius)的研究,克卢修斯是首先发现这些条纹花瓣系由病毒引起的。克卢修斯知道,如果郁金香天然的颜色遭到改变,就活不久。他说,这种花朵的存在“只为在死前以多样颜色取悦主人的眼睛,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

穿着宽松洋装、头戴花冠的萨斯姬亚,与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s)中的古罗马帝国雕像《花神》很相似。然而,林布兰笔下的萨斯姬亚手里抓着的是裙子,不是鲜花。

雕像《花神》(Flora)。罗马帝国大理石,以现代材料修复。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 Rome)(公有领域)

婚后一年,1635年,林布兰再次以花神角色描绘萨斯姬亚,作品题为“身穿田园风服饰的萨斯姬亚”(Saskia van Uylenburgh in Arcadian Costume)。这一次,萨斯姬亚的红发披散在肩上,与我们在前一幅《花神》中看到若有所思的年轻新娘截然不同。这时的萨斯姬亚显得充满自信。她望向画面右侧,神情仿佛是在瞅着丈夫作画般。

林布兰的作品《身穿田园风服饰的萨斯姬亚》,1635年创作。画布、油彩;48 3/4英寸×38 3/8英寸。伦敦国家美术馆。(公有领域)

她张开双臂的姿势与前述古罗马帝国雕像《花神》的姿态非常相似,同样手持很多的鲜花。

林布兰绘制这些花卉正值“郁金香狂热”高峰,据说当时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相当于阿姆斯特丹运河旁房屋的价格。玛格丽特‧费尔班克斯‧马库斯(Margaret Fairbanks Marcus)在著作《花艺年代》(Period Flower Arrangement)中写道:“本世纪中叶以前,典型的巴洛克构图已经演变为大捧的花朵沿着卷轴或S形曲线排列,枝叶随风摆动。……这种巴洛克风格充满活力、大胆自信,如此丰盛茂密的花朵在西方艺术中前所未见。”

林布兰在作品《身穿田园风服饰的萨斯姬亚》表现出这种花艺构图,同时反映出新式花卉静物画风格。马库斯又说:“画面并不死寂,动态画面像是拱起的花茎、点头状的花朵、卷曲的花瓣等无不振奋人心。最终感觉既不僵硬也不拥挤,而是丰富而优雅。”林布兰在萨斯姬亚的花束中放入郁金香、玫瑰、报春花和小粉红花,尽管有些花朵其实在不同季节绽放。呈现来自不同季节和生命阶段的花朵,是荷兰虚空派(Vanitas)绘画常见的主题。虚空派是一种聚焦生命短暂的流派。

林布兰绘制如此丰盛的花束,其实在提醒观者,花神弗洛拉是生育女神,对此刻扮演花神拄着手杖的萨斯姬亚来说意义非凡。她圆圆的肚子和丰满的胸部显示怀有身孕,这是他们第一个孩子。

这对夫妻有四个孩子,遗憾的是,只有一个孩子安然度过童年。

永别了,弗洛拉

林布兰最后一次将萨斯姬亚描绘成花神是在1641年。这件作品《手持红花的萨斯姬亚》(Saskia With the Red Flower)与之前的两件作品不同。画家用他代表性的浓郁红加上栗棕色,创造出一幅可爱却忧郁的肖像,画面没有庆祝婚姻或宣布临盆在即的鲜艳颜色。这幅肖像暗示萨斯姬亚的生命已走到最后,纪念她的一生与两人的婚姻。萨斯姬亚脸色苍白,眼睛周围的小眼圈令她看起来略显疲惫。她将左手放在心口,直接面对观者,手持一朵花献给他或她。

林布兰的作品《手持红花的萨斯姬亚》,1641年创作。橡木板、油彩; 38 3/4英寸x32 1/2英寸。历代大师画廊(Old Masters Picture Gallery),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Dresden State Arts Collection)。(公有领域)

林布兰在订婚后绘制的第一幅素描肖像散发的温柔气质在这幅画中表露无遗;画家依然只画出一朵花。然而,这次却不是他们共同生活的开始;萨斯姬亚在30岁前就因肺结核与几个月前分娩的后遗症去世。在林布兰声名鼎盛时期,俩人度过七年幸福的婚姻时光。《手持红花的萨斯姬亚》代表萨斯姬亚即将告别人世,也是林布兰告别他深爱妻子的作品。

注释:
银尖笔画法(众多金属笔中的一种)属传统绘画法。在哥德式晚期/文艺复兴早期时,它是一种细线条绘画技术。银尖笔不像铅或锡那样容易变钝,且能呈现出精确的细节,因此在佛罗伦斯和佛兰芒的工作坊里特别受欢迎。

原文:Love,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Springs Forth From Rembrandt’s Flora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洛琳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美术和手工艺相关文章。关注北美和欧洲的艺术家和工艺师,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出美和传统价值观。希望能为稀有而鲜为人知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发声,进而保存传统艺术遗产。现居英国伦敦郊区,从事写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 在16、17和18世纪,职业女画家非常稀少,更不用说取得成功的了。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朱迪斯‧莱斯特(Judith Leyster)和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Adélaïde Labille-Guiard)三位画家都创作了多幅自画像,其中包括突显其职业的版本。
  • 艺术家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约1397-1475年)所处的年代正好是中世纪末国际哥特式艺术进入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当口。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学家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记载,乌切洛对透视法非常着迷。透视在当时是相当新颖的概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已成了画家的必备技能。
  •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集体意识中,神秘的无名女子一直是令人着迷的存在。在古代世界,女性形象代表着各种美德和艺术领域,发展出了如五感(Five Senses)、自由(Liberty)、四季(Four Seasons)和胜利(Victory)等可识别的拟人化形象。
  • 秋天是最能代表美国的季节,尤其美国东北部,那里的树叶特别壮丽。树叶会变幻成画家颜料盒里的典型色彩,像是青铜、深红、金、紫、红褐、棕褐和鲜红色。所以在19世纪美国艺术运动中,秋天自然就成了专攻风景画的哈德逊河派最喜欢的题材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