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皇帝因何震怒而将少年科甲的县令处决?

作者: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738
【字号】    
   标签: tags:

明朝嘉靖帝时期(公元1507年—1567年),浙江绍兴有位年轻人某甲,小时候就来到京城,学习银匠的技艺。由于他生来聪明过人,所以学艺成功后,他所制作的银器样式新颖,构思奇巧,一时之间京城的能工巧匠都比不上他。从此京城中的王族权贵以及所有的豪门大户和闺阁女子所佩戴的发钗头饰,如果不是由他制作的,就不以为贵。因为这个缘故,他经常能出入显贵的人家,并且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资产。

他有个妹妹叫婉姑,他非常钟爱她,这一年婉姑已经十五岁了,长得艳丽无比。婉姑小时候就许配给同乡的某乙,但由于乙家贫穷,不能亲自前往京师迎娶;而他又因为工作繁忙,也无法亲自送妹妹回乡成亲,所以经常为此事操心。

甲有一个表弟是个孝廉(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来京城参加考试,住在甲的住所,但考试落榜。甲在他准备回乡时,设宴送别。喝完几杯酒后,甲将一封银子放在茶几的红盘上,向孝廉拜了两拜,郑重其事地说:“我有一桩心事,思念多年,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来帮我完成,今天很幸运能见到你,我的心愿可以实现了。贤弟年轻有为,且为真诚君子,如果愿意答应,我就敢把这件事完全托付给你了。”

孝廉见他情意诚挚,答道:“我与你同宗同戚,只要我力所能及,我必遵命,何敢推辞。”于是,甲便将婉姑托付给他,说:“我无法亲自送妹妹回乡,弟现在正好要回南方,便请顺便护送婉姑回乡,以便为她完婚,我心中悬挂的一桩大事就完满解决了。现送上一封银子,聊作路费,希望不会因为太少而见怪。”孝廉感受到甲的深情厚意,就毅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孝廉把婉姑带回到浙江,在自己家里住了几天,便择了吉日送她嫁到乙家去了。某乙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婉姑嫁到乙家后,第二天早晨一起来,看到丈夫和他母亲被人杀了,双双死在厨房里,吓得大喊起来。邻居们听到喊声,都走进屋来了。他们看到了尸体,非常惊诧,顿起疑心,因此一起去衙门报官。

县令是少年科甲出身,向来以精明强干自负。查验完死者的尸体后,先后把婉姑和孝廉抓到县衙,得知他们两人是同路一起回乡后,便拍着桌子,声色俱厉的说:“这案子不用审了,我已经了如指掌了。一对怨女旷夫同行数千里,且两者都年轻貌美,又没有别人同行,说一路上他们俩能相互防范,相处几个月之后,还能保持贞洁之身,我就不相信!”

他命令虔婆验看婉姑,果然不是处女。这位县令更加以为自己料事如神,十分得意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于是下令将他俩严刑拷打,打得惨状横生,最后因两人受不了鞭杖之刑,只能无辜而认罪。案件审理后,被判处死刑。当时人们都同声称赞县令破案之神奇,并且骂婉姑不贞,又骂孝廉的人面兽心,辜负了某甲之托,死亦不为冤枉。

甲在京城听到这件事,初时惊骇异常,懊恼不已,也认为这两人违逆人伦礼义,罪有应得。但又想起婉姑从小跟随自己十多年,向来以礼自守,言谈举止从不轻浮;而孝廉的为人,也是年少就以纯正谨慎闻名,仪容举止端正,何至于做出这种蔑礼犯法之事呢?因此犹豫思索,心里有些不相信。

离乡多年的甲暂时把店务交给别人管理,准备回乡扫墓,也借此查访这件事的真相。甲在京城里是个名工巧匠,北方的大商店和商人大都与他有往来。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当铺里,正在和店主人谈话,忽然看见店里的一个伙计手拿一副金钏,向店主人请示说:“这对金钏制作方法精致巧妙,因典当的人开价太高,自己不敢作主,特地请主人决定去留。”

甲在旁边见到金钏,大吃一惊,哭着对当铺主人说:“这正是小人的妹妹回乡时我赠送给她的出嫁之物,幸亏今天在这里见到,那么死者的冤屈可以昭雪了。”于是就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店主人,请他将典当金钏的人用计留下来。

甲自己就急忙去了衙门,击鼓诉状。当地治理的官员将典当金钏的人捉拿归案,一经审讯就认罪了。原来甲因为某乙家境贫寒,恐怕妹妹嫁出去后难以为生,就多制作了几副金钏,大约价值千金,作为妹妹的嫁妆。谁知被京城里的一位大盗探知此事,就沿途尾随婉姑、孝廉的后面,一直跟到浙江。

婉姑出嫁那天,乙家因为贫穷的缘故,婚礼之后,亲人们便各自告辞回家了。盗贼乘着人多杂乱的时候,预先潜入厨房里,趁着乙的母亲到厨房洗碗碟时,从黑暗中突然冲出,挥刀把她杀死。某乙听到厨房里有击打的声音,便亲自拿着蜡烛去照看,盗贼又冲出用刀杀死了他,然后换上某乙的衣服和鞋子,拿着蜡烛进入洞房。

婉姑是刚到乙家,加上是在晚上,辨不清进来的人是真乙或是假乙。上床睡觉后,盗贼悄声地对婉姑说:“听说你哥哥给你的嫁妆里有几副手艺精巧绝伦的金钏,怎么不拿出来看下呢?”婉姑以为他就是自己的丈夫,就把所有嫁妆全都拿了出来给贼看。盗贼大喜,假装称赞不已,接着就和她睡觉了。天亮之前,趁着婉姑还在熟睡,盗贼便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结果后来在典当这些金钏时被甲认出。盗贼的供词就是这样了。

县令把案件上报给巡抚,又移文通知浙江省,并禀告给皇上。嘉靖帝知道后大为震怒,除将盗贼碎尸万段外,又将那位自以为精刻自负的少年科甲的县令,处决抵命。承办此案的各级官员,从督抚以下的,都严加惩处。又特别下旨挂匾额、建牌坊表彰婉姑;孝廉的儿子袭父荫进国子监读书。恩法并施,生者与死者都能感知。因此判案的人千万不要自以为精明而自诩了!

资料来源:《里乘》@*#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话说人生际遇的福份:“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若说好风水能荫命,那么改动风水的后果又如何呢?来看真实的故事。
  • 筝娘十七岁时,已为父亲挣得几万贯家财,可以与乡中的富户匹敌,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虑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对乡村农家又不愿低就,于是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式来择婿。就这样,筝娘父亲意外地给她找到了一门“好人家”……。
  • 一个仕途不展的读书人,弃科考而从商,在发达之后又得到四品官的职衔,然而他衣锦荣归后,却不能和妻子团圆,到底是什么原因?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