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秀才行善得亡灵指点 接连及第成进士

作者: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079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朝时,有两位秀才赶赴省城参加秋试,两人同坐在一辆车子内前往,傍晚太阳将落山时却迷了路,很是焦急。

这时,他们看见前面有几间茅屋,就前去敲门。

他们听到屋内隐约传出哀痛的哭声,过了很久,哭声才停止,一位老妇人点着灯来开门,问道:“两位客人有什么事?”两位秀才说,天已晚而迷了路,特此来借一宿。老妇人说:“我家没有男人,房子又狭隘窄小,怎么办?”两位秀才恳求说:“只要能给我俩一席之地,不用在外面露宿,就受惠不浅了,其它就无所求。”

老妇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嫌弃地方窄小,那就进来吧。”秀才们大喜,命仆人解开行装,一同跟着老妇进屋,把被子铺在地上,准备等到天明。

他们接着又问老妇人:“你们家的男子到哪儿去了,刚才听到哭声,为什么哭得这么哀伤!”

老妇人叹了口气说:“丈夫和儿子都是秀才,还有些名气,但在前年的瘟疫大流行中,都不幸相继去世了。现在服丧期已满,我和守寡的媳妇很难生活下去,况且亡人去世的时候,为入殓出殡也借了不少债,现在不得已将儿媳妇改嫁,昨天刚刚跟买家谈好了,我们婆媳俩难分难舍,所以才如此哀伤!”

两位秀才听了十分哀怜,问:“他们出的身价是多少?”老妇答说:“已说好是四十两银子,择好日子将人财两交。”

秀才又问:“你儿媳妇是愿意守寡还是愿意跟他们去呢?”老妇流着泪说:“我媳妇一向贤惠孝顺,如果是愿意去,不用等到服丧期满她就去了,今天实在是给逼成这样,为了还债也不能再拖延,所以才这样悲伤。”

秀才又问了她们死去的父子的姓名,知道确实有其人,不胜叹息。

于是他们俩人就私下附耳商议,想办法为她们解决问题。然后对老妇人说:“我们俩人敬佩你媳妇的贤孝,又可怜你婆媳俩难分难舍,愿意送给你们四十两银子,你的媳妇就不用改嫁了,你看怎么样?”

老妇听闻后,立刻伏在地上行礼,哭着感谢说:“如果是这样,真的是如同再生的恩惠,我们一定会结草衔环来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秀才两人急忙搀扶老妇起身,打开箱子拿出银子,如数交给老妇,天亮时便起身告辞了。

当时正是黄历七月中旬,新秋残暑,一时晴来一时雨。离开老妇家不久,一天黄昏暴雨如注,到天黑才开晴,满路泥泞,车子行走艰难。两人正在犯愁之际,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皎洁如水晶镜。他们在月光下见到路旁有一间小屋,门外有两个人正走来走去,好像在等候什么人。看见两个秀才的车子到来,便拱拱手上前迎接道:“两位先生辛苦啊,如果不嫌弃房子窄小,斗胆请求留下来一宿。”

两位秀才行近一看,见前面是一位老人,苍白色的胡须垂在胸前,年纪大约五十多岁;后面跟着一年青人,约莫三十来岁。两人急忙向他们行礼,说:“我们正苦于没有地方栖身,能得到您老人家盛情的挽留,非常感动。只是仓猝之间到来,打扰了你们,未免太过轻率。”老人说:“二位不要推辞谦让,房子狭小简陋,请莫见怪。”于是躬身作揖,让客人进屋。

屋内只有一间房,东西对设两张矮床,就没有其它的物品了。秀才俩人让仆人解下行装,到西面的床上,他们自己则到东面的床上。宾主席地环坐,老人让年青人送上酒菜摆在地上,笑着说:“家里没有人做饭,晚上不能生火,只好委屈两位先生吃些冷饭,真是感到很惭愧!”

两位秀才道谢说:“天气尚暖,吃些冷饭何碍?”大家彼此相互敬酒,谈笑甚欢。秀才叩问主人的姓名,老人笑着没有回答。

一会儿,月亮已到中天,老人笑着说:“良宵逢嘉客,闷饮实在无趣,两位先生志向远大,不妨各自拟写三篇文章,以度过这良好的夜晚。”说着拿出纸笔,从《四书》中挑选出三道题目,坚持让两秀才一起写出来。两位秀才苦思很久,但见老者和年青人运笔如飞,顷刻之间三篇文章各自完工。老人拿着他们所写的文章一起交给秀才说:“我两人隐居在荒郊之中,已经很久没有写文章了,仓促写成,恳请两位指教。”两位秀才读后,惊叹眼前的杰作,自愧不如。

老人又说:“夜已经很深了,两位先生请稍睡一会,等候天亮再出发。老夫我也累了,想要睡觉休息,不能久陪。”说完,与年青人枕着书籍就睡在地上,转眼间就睡熟了。

两位秀才由于路上的劳累疲乏,仰面躺下便进入梦乡。天快亮时,仆人醒了,看见自己和两位秀才都睡在厝柩(死者棺木放置在地面的寄柩所)里,大吃一惊,急忙叫醒两位秀才,他们惊骇之下,细看里面写着死者的姓名,原来就是老妇的丈夫和儿子。

他们心知有异,所喜的是昨天夜里老者父子各自所作的三篇文章还在,于是各自将它们藏到箱子里,继续赶赴省城。等到他们进入考场,看到考题竟是那三题,两人遂将文章抄录下来,果然同时中榜。跟着在下一轮的春试中,又考中进士。

两位秀才感念鬼神的恩德,回程时又各自赠送给老妇人一百两银子,并为她儿媳妇向朝廷申请旌命,用以表彰她的贤孝。

资料来源:《留仙外史》@*#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筝娘十七岁时,已为父亲挣得几万贯家财,可以与乡中的富户匹敌,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虑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对乡村农家又不愿低就,于是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式来择婿。就这样,筝娘父亲意外地给她找到了一门“好人家”……。
  • 一个仕途不展的读书人,弃科考而从商,在发达之后又得到四品官的职衔,然而他衣锦荣归后,却不能和妻子团圆,到底是什么原因?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财物挥霍一空,又借来的钱也挥霍殆尽,这时的他遍身长脓疮,童仆纷纷逃去,只落得与一位乞丐住在破庙中。这样的他又怎能转变为河道总督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