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艾草的加持不是好端午

文/爱丽Ally
font print 人气: 165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家好,我是Ally。

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端午节会吃粽子、划龙舟,不过在古代,还有一样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事情,就是采摘艾草。

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么用呢?

端午节是每年黄历的五月初五,五月在古代是恶月,五日是恶日,所以端午节在古人心目中被视为恶月恶日,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据说在这一天瘟疫病气、毒蛇毒虫等等都会复苏,来侵害人体,所以民间有很多驱邪避毒的习俗,比如采集百草来避毒。

而在百草中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就是艾草,那为什么艾草这么特殊呢?

艾草可以治病

首先,艾草可以治病。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中医疗法里“针灸”中的灸就是艾灸,也就是燃烧用艾草做成的艾柱或者艾条来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直接焚烧艾叶也有预防瘟疫和疾病的功效,所以古代很多避瘟的方法都包括在院子里焚烧艾草。

其实古人的智慧比我们想像中的厉害多了,到了近代科学才证实焚烧艾草之后产生的烟雾确实可以抑制很多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细菌和病毒。而中国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充分了解艾草的特性和功用了。

艾草作为中药药性偏热,所以对于身体偏寒,手脚冰冷的人和女性朋友们来说,用艾草泡脚或者洗澡还能起到驱寒袪湿、缓解痛经的功效。

艾草可避邪

因为艾草有预防瘟疫的特效,所以古人到了端午节都会在门前悬挂艾草,有的会把艾草扎成人的形状,叫艾人,也很流行扎成老虎的形状,叫艾虎。

人们还会把艾人或者艾虎放进香囊里随身携带,这样可以避免病气靠近。因为古人都相信,瘟疫和疾病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它们都是被瘟神或者疫鬼散播的。人们要想不得病,除了平时积德行善,也会悬挂或者佩戴艾草来避邪。

艾草可驱蚊

艾草还是所有天然植物里,驱蚊效果最好的。夏天到了,蚊子在耳边飞来飞去的实在是讨厌,如果你不想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水来驱蚊的话,不妨来试试烧艾草。

台湾的高中生们经过实验发现,和迷迭香、柠檬香茅等植物相比,艾草的驱蚊效果是最快最显著的。

今年夏天终于不用再怕蚊子咬了。

艾草可做菜

除了治病、避邪、驱蚊,艾草竟然还可以做菜、做点心。可以清炒艾草、用艾草炒蛋、用艾草煮蛋、做艾草糕、艾草粿,做艾草粽子,泡艾草茶、艾草酒等等。

而且这些菜品都非常适合女性朋友们喔,可以当作药膳来调理身体。

艾草的踪迹

艾草这么实用,那哪里可以找到艾草呢?

我的座标是美国,这里路边到处都是野生的艾草。艾草的生命力很强,一旦你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之后,你大概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它的踪影。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叶子像羽毛一样裂开,然后它的背面有细细的白色绒毛。

现在是6月份,这个时候艾草长得还不高,可以把叶子摘下来晾干。干了的艾叶,可以用来焚烧驱蚊,净化空气。还可以提取精华做成香皂、护手霜、精油等等。

等到秋季,艾草会长得像小树一样高,而且会开花。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一般认为端午节当天采摘的艾草药性是最好的,所以也有“五月五日采艾,治百病”的说法。今年端午节,咱们去摘点艾草回来用吧。

你发现了吗?其实古人的智慧远远超越了今天的科学,就像艾草,古人重视艾草不是没有原因的,而端午节离了艾草,也变得不完整了。

你家附近有艾草吗?可以摘点回来过端午。

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有用的话,别忘了帮我点赞,还有订阅我的频道。

我会继续做更多有关传统文化和普世价值的视频,那我们下次再见!◇

─点阅【爱丽话五千】系列─

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7ckQslcxWceIfl1oh0c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腊月里虔诚祭灶神。图为 清代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轴局部。(公有领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历史时间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改变。这要从祭灶的历史说起,先看一下祭灶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风俗有过怎样的变迁?哪一种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传递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有哪些呢?小寒补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来探一探,提供我们,岁末补冬的精神与物质之宝。
  • 古人对冬至这个日子非常重视,不仅因为冬至是节气,是节日,更因为冬至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关。天道所示,人间所依,天人合一让人生顺遂,所以冬至这一天的意义就在日常生活中凸显出来。北宋的易学大师邵雍有两首《冬至吟》律诗,探涉深奥隐妙的大道之理,让人玩味沉吟,给人生命启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个大日子,无论是在节气上,或是在民俗节庆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里,古人也教导人怎样过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灾殃。可知道哪些事适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来参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