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隐士庐博物馆”:是建筑物也是艺术品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国家隐士庐博物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沙王罗曼诺夫(Romanov czars)的故居,位于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
隐士庐博物馆有五栋建筑,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从石器时代到现代大约300万件,其中不乏古代大师画作。然而,隐士庐博物馆不仅是座博物馆,建筑物本身更是一件艺术品。
1754年,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王(Empress Elizabeth of Russia)委托建筑师巴尔托洛梅奥‧拉斯特雷利(Bartolomeo Rastrelli)设计冬宫(the Winter Palace),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奢华住所,耗时八年多建成。后来凯瑟琳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the Great)扩增建筑物,把大部分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装潢,改装成当时流行的建筑时尚──新古典主义风格。
凯瑟琳大帝爱好艺术,她那令人赞叹的艺术收藏便存放在王宫(冬宫)旁、外观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的新建筑群里。小隐士庐(the Small Hermitage)、大隐士庐(the Great Hermitage)、隐士庐剧院(the Hermitage Theatre),以及新隐士庐(the New Hermitage)相继于1795年完工。这些新竣工的建筑群和王宫一起称作“隐士庐”(Hermitage,源自法语 retreat“隐居处”)。
隐士庐博物馆的每一栋建筑和房间都是建筑奇迹。冬宫的外观是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拥有数量庞大的模制装饰造型,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金色的粉饰灰泥(golden stucco)。
博物馆大部分的内部装潢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例如:圣乔治大厅(St. George’s Hall)是一座大型的国家级接待大厅,采用粉红色大理石科林斯柱(Corinthian columns)和各种图案的地板等。其它的特点还包括带有哥德式、东方和文艺复兴元素的阁楼大厅(the Pavilion Hall);壁画灵感来自梵蒂冈宗座宫(the Vatican Palace,译注:教宗的正式官邸)的拉斐尔凉廊(the Raphael Loggias gallery);或法式洛可可风格的剧院(the Auditorium)等。
收藏古物和艺术钜作的宫殿建筑本身就是伟大的艺术作品。
冬宫(The Winter Palace)
外观典雅的冬宫,是18世纪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宏伟的王宫外墙漆成绿色和白色,融合装饰的艺术和传统建筑。这座三层楼高的建物有四种立面,包括两层楼高的柱廊(colonnades)设计和金色灰泥造型装饰。外观就一个词形容:“丰富多彩”,窗户很多、装饰性线条的檐口(cornices)设计丰富,以及屋顶上许多雕像人物等,赋予宫殿气势雄伟的外观。

圣乔治大厅(St. George’s Hall)
位在冬宫内的圣乔治大厅,又称王座厅(the Throne Hall),于1787至1795年间由建筑师贾科莫‧夸伦吉(Giacomo Quarenghi)以俄国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后来于1837年遭祝融焚毁。之后内饰稍作改动,但仍保留某些原始设计元,例如,两层楼高的窗户、大理石科林斯柱、镀金天花板、大厅尽头为凯瑟琳大帝设计的宝座,以及各种木材拼制而成的镶木地板等。

黄金会客厅(The Gold-Drawing Room)
黄金会客厅是以黄金打造的房间,建筑师亚历山大‧布留洛夫(Alexander Briullov)从1838到1841年之间设计。1837年大火烧毁后,由安德烈‧斯塔肯施奈德(Andrei Stackenschneider)翻新,建筑设计沿袭原本华丽的拜占庭风格、拱形天花板、镀金造型墙饰、整片镀金门等设计。高雅细致的镶木地板,让整体装饰更臻完美。
孔雀石厅(The Malachite Room)
孔雀石厅于1839年由亚历山大‧布留洛夫设计,是冬宫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房间。室内墙上装饰着艺术家安东尼奥‧维吉(Antonio Vighi)绘制的寓言人物画作,分别代表夜晚、白天和诗歌。其它房间还可见绿色孔雀石柱(malachite columns)、马赛克地板,以及大火前原本“碧玉厅”(Jasper Room)的陈设。整个设计可说是19世纪装饰艺术的典范。

女王闺房(The Boudoir of Empress)
女王闺房是冬宫里罕见的“洛可可式复兴风格”(Second Rococo,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复兴)。闺房由建筑师哈拉尔德‧博斯(Harald Bosse)于1853年设计,装饰非常精美,房内可见镀金家具、红色缎面丝绸布料,以及镀金青铜吊灯等装潢,给人奢华舒适的感觉。

意大利式天窗房(The Italian Skylight Room)
意大利式天窗房是冬宫内三间有天窗的房间其中之一。红色墙上展示许多17、18世纪意大利巨幅画作。蓝、金色相间的造型天花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图饰。

拉斐尔凉廊(The Raphael Loggias)
拉斐尔凉廊是大隐士庐最著名的房间。1780年代受凯瑟琳大帝委托设计,精确复制梵蒂冈宗座宫(the Papal Palace)的壁画作品。凉廊的壁画以蛋彩画(tempera)的技术绘制。拱顶壁画呈现不同的圣经场景(即知名的Raphael’s Bible),墙壁彩绘主题以“怪诞画”(grotesques)为主。

阁楼大厅(The Pavilion Hall)
阁楼大厅位于小隐士庐,是隐士庐博物馆建筑群中一处最奢华的房间。1858年由安德烈‧斯塔肯施奈德(Andrei Stackenschneider)设计,融合哥德式、东方和文艺复兴元素。房间随处可见水晶吊灯、白色大理石柱、镀金灰泥天花板和墙壁粉饰。地板上的马赛克图案是仿照古罗马的样式制作。

隐士庐剧院(the Hermitage Theatre)
隐士庐剧院的门厅非常气派,由建筑师莱昂蒂‧贝诺瓦(Leonty Benois)于1903年以法式洛可可风装饰。蓝色墙壁妆点着镀金植物花环,而画框、墙板、窗户和房门上都以“造型曲线或源自大自然的洛可可风元素”(Rocaille)装饰。天花板上的作品是卢克‧佐丹奴(Luca Giordano)仿制17世纪画作绘制,呈现神话场景。

原文:The Hermitage of St. Petersburg: Museum of Art and Architectur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国际自由记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