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得兔到兔儿爷,一路陪伴,危难救助

作者:沉静
俄罗斯手工绘画瓷盘:星月照耀下,小天使和小兔、小鹿在一起。(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2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戴兔耳帽、提兔子灯的孩子们边玩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这朗朗上口的童谣大概是很多人牙牙学语时最早结上的“兔缘”。

按照古中国历法,只有到了立春这一天才算新年的开始,也就是说,2023年2月4日(正月十四)之后出生的才是兔宝宝呢!毛茸茸乖巧的小兔最能唤起母爱般怜惜呵护之情,那些活跃在童话故事中的兔子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潜移默化,寓教于乐;那些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传说里的兔子,寄托美好希望,启迪亿万心灵。

湖畔田园彼得兔

伊索寓言《龟兔赛跑》中,跑到半路睡懒觉的骄傲小兔输给了坚持不懈地爬呀爬呀的慢乌龟。

因追逐一只揣怀表、会讲话的白兔,女孩爱丽丝坠落兔子洞,进入了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1865年出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对后来的奇幻小说《绿野仙踪》、《纳尼亚传奇》影响颇深。

百年来风靡全球、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是穿蓝色夹克的彼得兔,出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画家波特(Beatrix Potter)之手。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彼得兔系列绘本是广受欢迎的幼儿枕边书,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让共读的母子俩不约而同地开心欢笑,意犹未尽地试演角色游戏……

碧雅翠丝‧波特(Beatrix Potter)在《彼得兔的故事》中绘制的插图:穿蓝夹克的淘气包彼得兔有位慈爱的妈妈,还有三个妹妹。(公有领域)

令人心旷神怡的湖区(Lake District)山水,古朴宁静的乡村田园,给了波特创作灵感和心灵慰籍,这位奇女子也身体力行地以厚爱回馈彼得兔的故乡。她用自己出书的版税先后买下了15座农场及若干小湖,全力保护这片湖光山色不受工业化的污染侵蚀,尽可能地免遭商业过度开发的破坏。去世前,她将四千多英亩的土地全部捐给国家信托组织。在她的带动下,经各方持续努力,湖区保留了美如画的自然风景和(农夫工匠)传统的生活方式。

月兔得道仙兔

浩瀚星空,日月盈昃,惹人遐思。李白诗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黄澄澄、明晃晃的月亮也有凹凸的暗影,是衣袂飘飘的嫦娥凌空飞舞,还是忙着捣长生不老药的兔子剪影?一对顺风长耳的月兔非常安然惬意,通体圆润,雪白晶莹,不染纤尘,也称玉兔,象征着圣洁珍贵,福寿吉祥。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文物就有月兔捣药的石刻画。它是嫦娥奔月时抱上去的吗?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载,为救生命垂危的老人,兔子甘愿投身熊熊烈火,将自己烧成烤肉给老人充饥驱寒。帝释天(佛教护法神)被兔子的诚心感动,恢复其形貌,引其栖居月宫并为后世仰望传颂。

可见,这是只得道飞升的仙兔。“皎如霜辉,温如玉粹……洁朗贞质,联绵雅致……其容炳真,其性怀仁。”(蒋防《白兔赋》)惟其如此,才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看古人精雕细琢的玉兔,身下祥云朵朵,头顶桂枝花香,镂空处玲珑剔透,更显冰清玉洁、灵动飘逸。

月圆人不圆,此事古难全。湖光秋月心相印,孤舟玉兔若比邻。(Shutterstock)

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道教月神为太阴星君。所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就是太阳西沉,月亮东升。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借指太阳,“玉兔”代指月亮。“白兔赤乌相趁走”,意思是月亮和太阳互相追赶,时间过得真快。“乌飞兔走”,比喻日月轮转,光阴似箭。

元宵、中秋、新春佳节又是神州的三大传统灯节。源于东汉寺院的燃灯礼佛,扩展成从皇宫到民间盛大的祭神祈福庆典。家家焚香点灯,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安康团圆。宫灯、纱灯、龙舟灯、走马灯、莲花灯、鲤鱼灯、虎灯、兔灯、柚子灯……万盏彩灯宛如星河降临人间,驱除黑暗晦气,带来光明希望,也寓意着香火不断、薪火相传、人丁兴旺。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中,“点灯”与“添丁”是谐音。江西宁都县大布村仍传承着兴于唐代的“过灯”民俗,每年元宵节乡亲们提着吉祥物——母子兔灯在田间、街巷、祠堂巡游。在人们心目中,兔子不仅温顺灵巧,而且丰饶多产,有着超强的生育能力。中秋拜月,少女们期盼佳偶良缘。已婚妇女祈祷多生贵子,夫妻和睦,耕读传家。

瘟疫中解救百姓兔儿爷

兔儿爷是京津地区的传统工艺品,源自明朝小儿女的祭月泥偶,盛行于清代,造型生动多样,后逐渐演变成儿童玩具。

传说有一年,月仙嫦娥看到北京城瘟疫肆虐的惨状,就派捣药的玉兔下凡救助百姓。玉兔先化身为少女,治愈了很多户人家。人们纷纷送礼感谢,可玉兔摇头道,给套衣服就行!毕竟以女孩子的身份,抛头露面有诸多不便。于是,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装,一会儿是女装,有时扮成算命的,有时又像个卖油的,但两只标志性的大耳朵是掩藏不住的。为了帮更多的人尽快脱离死亡魔掌,玉兔到寺庙向韦陀菩萨借了金盔甲穿上,骑着马、老虎或狮子夜以继日地跑遍京城内外……疫情消退,它疲累至极,倒在庙门外旗杆下睡着了,现出玉兔的原形。醒来后,它向周围人告别,飞上云端,返回月宫去了。

手艺人用泥彩塑的形式,让广寒宫神兔下凡救人的美好形象常驻人间,老百姓亲切地尊称它为兔儿爷。每逢中秋,感念其恩德的京城人都会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和月饼。

北京国子监街上的兔儿爷。(公有领域)

金盔金甲捣药杵,粉白脸长耳朵,山形眉三瓣嘴,身后一杆靠背旗,是兔儿爷的主要特征。骑虎兔儿爷是民间尤为喜爱的经典造型,灵秀又威武,真带劲儿!寓意刚柔相济,恩威并施,事业兴盛,人脉广博。卯兔坐寅虎,隐含卯吃寅粮、富足有余之意。看似柔弱的兔子能驾驭百兽之王,是其慈悲善举感动降伏了猛虎,甘愿听其调遣、为其效力。狮子、大象、梅花鹿、麒麟……很多瑞兽都争当玉兔的坐骑。也有端坐在莲花、牡丹、葫芦、桃子上的,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吉祥寓意。

除了最常见的威风凛凛的武将装扮,穿百家衣、化身平民百姓的兔儿爷颇具喜感,如缝鞋的、卖馄饨的、挑担的、抱娃的……憨朴亲切,特接地气。

遥想当年,出售兔儿爷的摊子有多吸睛动心?那是老一辈人抹不掉的童年记忆!(公有领域)

风靡京城四百多年的兔儿爷,在日军侵华期间依然盛行,却从上世纪50年代起消失了三十余年,手艺濒临失传,人才断层。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祁老爷子想到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一语成谶,在1966年8月焚毁京剧服装的大火前,老舍惨遭红卫兵毒打,翌日投湖自尽。

如今,真正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兔儿爷已不多见了。

月华春晖 神光照    复活节兔  人人爱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复活节小兔与彩蛋。(Shutterstock/大纪元合成)

兔子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为具有神性。现代人熟悉的是驯化的家兔(Rabbit),而古老传说和典故里的兔子多是大自然中的野兔(hare)。野兔奔跑高达56─72公里/小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兔喻神马,日行千里,非常杰出、万里挑一的意思。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都有月兔的神话,玛雅文明遗迹中也有月神抱兔的雕刻。美洲原住民阿尔冈昆人相信在大洪水后,是他们崇拜的“兔神”重建并整饬了世界。古埃及就有以兔子为原型的女神。土耳其萨满教时期,人们会把用兔毛制成的物件挂在产妇分娩的帐篷里,代表守护。

在欧洲,兔子是爱神阿佛罗狄忒的宠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尔塔的持烛引路者。传说野兔不仅是月亮的精灵,还与春天女神(Eostre)有关,春神救了一只冻伤翅膀的小鸟,将它变成了兔子。由于曾经是鸟,它依旧保留了生蛋的能力……如今兔子化身为给小朋友送复活节蛋的特使。

象征重生与希望的复活节(Easter)是纪念耶稣复活的庆典,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恰逢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时节,期间盛开的百合花、繁殖力极强的兔子,分别以纯洁美好与生生不息成为复活节的象征。神的复活,万象更新,人类有救,吉兔赐福,孩子们会在复活节这天寻找藏在花园草地各处的代表新生的彩蛋……18世纪德国移民把这一习俗带到美国后,复活节兔就有了流传甚广的儿童昵称──邦尼兔(Easter Bunny)。

参考资料:
1.(明)纪坤《花王阁剩稿》:“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2.(清)蒋士铨《京师乐府词十六首》之一:“抟泥范作千万形,居然人身兔斯首,士农工商无不有……持钱入市儿喧哗,担头争买兔儿爷。”
3.[意]达妮埃拉‧特拉萨蒂《兔子小史》
4.老北京“兔儿爷”的秘密:原型是雌兔 与民间传说有关(上官云)
5.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李新伟)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