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好诗词 拥抱人生的况味
春分连接清明,一年里春光最是堪留恋的季节。春分里,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渐次开放到清明。清明节气到,万物清浄明洁,天地蓄物华。古来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的民俗风情和清明节相关连。那些敏觉的诗人、词人们,逢清明时节曾有怎样的情怀呢?趁清明咏读古人诗词,体会人生百味。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意会‧交会】
这首诗写下清明时节的天气,让人印象深刻。清明节气处在春雨时节,时雨春风化育万物的精华,然而无边丝雨纷纷下也可以扰乱游兴。巾湿履湿的游人,急切切想找个处所避避雨,喝点酒暖暖身。迎面来了牧童捎来希望,牧童一伸手指向远方杏花深处。
春雨中的杏花村,给人一幅美丽的“远景”!我们的生活里,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能否再忍一下?能否再努力一程?一直在给人考验的机会。难忍就忍一忍,难行再试一试,前方就是愿望成真的好地方!
《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这首诗留下一个“杏花村”代指卖酒之家的典故。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釆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意会‧交会】
新燕来时,赶上春分祭祀先祖的春社之时,梨花落去后,换来了清明时节。春光好,池畔初长碧苔三四点,树丛叶底传出黄鹂清音婉啭一两声。柳絮轻轻飞,春阳日日长。逢春社祭日,闺中少女也停下手中针线活儿,呼姊唤妹,踏青春游,弄尘斗草比输赢,双颊笑意盈盈。
词人巧用时空、情境的对比:春分新来燕对故人先祖之祭,落花换来清明物华之新。天地清明芳润的气象对应少女青春的活力,纯朴的游戏也换得欢乐盈盈。全词纯用白描,然而形象生动,巧用对比,展现万物昂扬欣欣向上的清明气象。
词人晏殊幼年时就以“神童”著称,宋真宗景德二年,十五岁的他即受赐同进士出身。晏殊好贤,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为相时,进用了范仲淹、韩琦、富弼等良臣强将。他文章赡丽,尤工诗词,甚得时誉。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意会‧交会】
清明扫墓祭祖儿孙在各地山头,纷然来去。
清明日对比一年,墓地仅此一日的纷纷然;
清明夜对比清明日,坟头穿越一年的寂然;
清明节对比人生的生离死别:纸灰白蝴蝶、哀痛泣血红杜鹃,酹祭的清酒汁,生者的礼节距离九泉,横跨数不清的遥远。但愿有生之日,莫忘人身难得,珍惜生命的赐予!
诗人高翥(1170~1241年)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他从少有奇志,不屑于科举,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终身布衣。晚年贫困潦倒,在浙江宁波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时染疾死于杭州西湖,“江湖游士”与湖山长伴。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意会‧交会】
清明佳节,桃李笑春风对映悲草吟荒塚,生死两茫茫。
惊蛰时惊雷震醒天地间蛰虫,春分后龙抬头,春雨洒透郊原草色清新。
人间谁贤谁愚?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大官甘心被大火焚身。是贤是愚,千年之后又有谁识?却在乱蓬中共丘茔。
黄庭坚描写清明节气前后的天气物候,追忆故事,萌生“贤愚千载知谁是”的感叹与省悟。北宋末年元祐年间,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措施,在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当时受到打压的旧派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好友,也略受牵连。在此背景下,黄庭坚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意会‧交会】
清明将来时节,奉召骑马至京城。早已阅历种种世间冷暖,如今交错而过临安世外繁华。
等待中,闲寄深巷小楼,一夜春雨,唤来杏花讯,明朝深巷可买得几枝杏花。
闲情寄短纸作草书,春雨初霁,晴窗下煮茶,品茶乳花。
一片清明心,包藏素衣中,风尘不染身,清明时节可返家。
南宋社会,乱世中却是笙歌繁华。一心报国的陆游,志在铁马金戈气吞残虏。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他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为秦桧之孙的成绩落在其后而遭秦桧黜落,直到二十八年秦桧死了,始为福州宁德主簿。淳熙五年陆游得宋孝宗召见,但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淳熙七年,因为发粟赈灾,被劾罢官,闲居在家。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他经历了政治倾轧,变幻无常,深尝世态炎凉世味。
淳熙十三年,陆游六十二岁。春天,他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写下这首诗,透露他阅尽世味、返本归真的心境。
余味
宋代理学大家程颢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清新芳润的清明,隐隐中在情境外对应着虚境:节气更新,对比世代的更新,新来旧去照映生命的更迭。生命短暂,美丽的杏花村,怎能永续?人生为何?悲、欢又为何?从倾轧的人事,无常的变幻中走出来,不受其伤,坚守天真本性,一切都是试炼,诗人的诗词给人玩味,人生原来就是修炼场。@*#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