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一刻千金难买 你要知道的春分大小事

作者:容乃加
“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 (明国/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9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仲春收起初春的料峭,带给人春暖日和的阳气!一年的暖热初降,从春分后白昼长于黑夜,一日日延长。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道出春天节气的物候特色: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春分,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容乃加/大纪元)

“春分”是春天的中点,在这一天从地球上观察,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正由南向北穿越天球赤道。穿越的交点就是“春分点”,被定为黄经的零度点,是为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春分日是年中难得的阴阳平衡的一天,《春秋繁露》记载“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人很珍惜一年中难得的春分时节。传统文化中的春分,有哪些大小事留在人间杂记养护我们的身心呢?

一、“春分”得和之精

春分阴阳平衡,形成中和之气。老子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通玄真经》)阴阳调和的中和之气生成万物,让万物在春天里欣欣向荣,这就是抽象的中和之气的实质展现。

《白虎通》云:“明庶风(东风),春分至,王者修封疆,理田畴。”春分到,东风来,微风细雨、春气和畅,正阳之气舒活自然万物,此时不努力耕耘,更待何时呢?!“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是体现天道之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顺应了天时的节奏。

二、中和之节 龙抬头

《唐书》记载唐德宗贞元五年正月十一日诏,以黄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天地同和、人共畅茂。这是中和之节的开端。民间有中和节“龙抬头”的传说。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龙抬头》写道:“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黄历二月一日、二日,就在春分前后。

“应龙”是施雨之龙,传说龙抬头将为大地带来春雨,为生命的发育带来生机。《汉书》记载:“春分后一日,始震电之时也,当雨,而不当大雨。”春分时轻风细雨,风调雨顺好兆头。民间也顺天时努力工作,《陕北民歌选‧揽工调》唱和:“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

三、春分物候征兆人和

春分有十五天,分三季候,古代《逸周书‧时训解》记载春分节气的三种物候现象:“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 一入春分,候鸟飞燕,古人称玄鸟,由南往北飞,接着打雷,然后闪电。

古人发现春分的雷电也是人与天地是否中和的一种征候。《师旷占》云:“春分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其所住者,兵起其主。无云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国亡。”也就是说春雷闷声地中是兵乱的征兆,无云而雷则是亡国的征兆。

《易通卦验》说:“震,东方也,主春。春分日,青气出直震,此正气也。……震气不出,则岁中少雷,万物不实,人民疾热。”就说,春分日,雷震于正东方是正气出,如果雷不出失正气,则作物不结实,人民患热病。

四、行政令 惜百姓

在春分时,行政令要顺应天地调和的节气,重视生命的生长与安养,这种治国思想与作为在周代就有记载。《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时:“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朝廷重视生命发育之春,重人道行仁政,安养幼少和孤儿,并令衙门轻刑罚、止狱讼,禁止肆掠,且在春分前后择吉日,令民间祭祀土地神和祖先。

五、春分养生 天人合一

在春分节气怎样养生呢?首先,与春分的中和之气合节共奏是要点,培养慈悲护生的心境,不杀生,不吊疾,可与天地中和之气合奏,和气相通。斋戒可以让人保持谨慎诚敬的态度。

后汉崔寔《四民月令》(《全后汉文》辑)云:“春分不杀生,不吊疾。君子斋戒,衣夹衣,导引,不食生冷。”春阳虽然和煦,但阳气还未壮,而且温度起伏变化很大,所以穿夹衣,不食用生冷,导引体内少阳之气,都是保卫身体的方法。

春雨润物,换个角度说,春天也是高湿的季节。日日高湿又温差大,中医说身体虚弱的人容易旧疾复发,这时以艾条作温灸保健,可以抑制旧疾复发,也可能根除。

把握阴阳平衡的原则是春分的养生要则。春天肝旺,脾肺弱,因而要梳理肝气、去湿健脾、防风益肺,总体来说就是要养肝、健脾、益肺。

六、顺应天道 走正道

春分、秋分日夜均、寒暑平,自然界达到阴阳“平衡”之境,对应到人间,就是“公道”的发扬。中华先人历朝历代就在春分、秋分日,校正度量衡准器,齐一市场上使用的各种度量衡的标准,以维护买卖的公平正义,防止纷讼的发生。落实到个人,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上履行公平、公正的公道精神。顺应天道,诚实交易,真诚对人,不缺德、不损德,是保护自己生命不向下堕落的基准原则。

春分,是天道运行之下的一个短暂的节点,阴阳中和来自大自然的赐予,即使用尽人间千金,也难买春分一刻。顺应天道实践公道,保持阴阳平衡的生活,天人合一,美妙难述。只有珍惜!只有善用! 莫负春分好时光。@*#

─点阅【二十四节气】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腊月里虔诚祭灶神。图为 清代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轴局部。(公有领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历史时间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改变。这要从祭灶的历史说起,先看一下祭灶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风俗有过怎样的变迁?哪一种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传递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有哪些呢?小寒补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来探一探,提供我们,岁末补冬的精神与物质之宝。
  • 古人对冬至这个日子非常重视,不仅因为冬至是节气,是节日,更因为冬至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关。天道所示,人间所依,天人合一让人生顺遂,所以冬至这一天的意义就在日常生活中凸显出来。北宋的易学大师邵雍有两首《冬至吟》律诗,探涉深奥隐妙的大道之理,让人玩味沉吟,给人生命启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个大日子,无论是在节气上,或是在民俗节庆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里,古人也教导人怎样过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灾殃。可知道哪些事适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来参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