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跨度三千年 古代兵器攻略特展精锐尽出

“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展即日起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北部院区展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3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12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邱净雅报导)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据故宫北院介绍,此次特展精锐尽出,共展出101组件兵器相关文物,聚焦古代青铜兵器的功能及发展历史,时空跨度从新石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第一单元主要为探索青铜兵器的源头,最早追溯至新石器晚期,着重在磨制的玉石有刃器。第二、第三单元,分别介绍“商至西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青铜兵器的发展情形;第四单元呈现秦汉时期对青铜兵器的继承与发展。

策展人钟雅薰表示,兵器作为征伐利器,自古是战争的胜负关键。从细磨玉石、熔融铸铜,到进一步淬炼成铁,冷酷的兵器世界,蕴含人类对于锋利韧性持之以恒的热切追求。此外,由于兵力之于统治的重要性,兵器更成为权力或信仰的礼器,具有崇高的地位。

在古代中国,青铜兵器约出现于公元前1800年,也就是新石器时期最末期到早期国家形成的节点之上,并于商周时期发展至兴盛,共延续一千六百年左右。

钟雅薰推荐此次展览必看的展件,其一是“春秋晚期至战国 嵌绿松石菱形纹铜剑”,历经二千多年岁月的宝剑,仍保有锋利刃部,剑身若隐若现的暗花菱形纹,是至今难以重现的精湛工艺。

嵌绿松石菱形纹铜剑。(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据故宫介绍,春秋战国之交,鼎盛一时的吴、越两国,以铸剑闻名各国。《考工记》记述列国名产时,即有所谓“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吴越之剑主要以柄身浑铸的形制为主。吴越兵器表面往往具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菱形暗花纹,独步列国。

第二件必看的展件是“西周早期 虎首神人纹管銎铜钺(音越)”,钺身近半环形,装饰著有立体的人神纹饰,神人头顶巨兽、鸟爪状的四肢显得张力十足,体现距今三千年前西周时期武力与宗教信仰。

西周早期的虎首人面鸟爪管銎钺。(台湾国立故宫博院提供)

据故宫介绍,半环形钺是西周才出现的新形制,它沿袭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穿孔钺传统,又加入北方草原因素的管銎钺。管銎装饰神人纹饰,神人头上攀附有一神兽。两件青铜钺厚实,制作精良,但刃部厚钝,无法用于实战,加上具有宗教意涵的神人纹饰,应属于仪仗用具。

这次还展出长宽近一米的巨型弩模型,是迄今国内外所见最大尺寸、最接近历史原貌的复原模型。另外,搭配展览主题,结合体感及3D建模技术,推出射箭、组装弩机两项互动体验装置。

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
展览日期:2023/12/01〜
展览地点: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304陈列室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章乐法国巴黎报导)历经6年修复、4年闭馆,坐落于路易十四敕令修建的巴黎荣军院(Hotel des Invalides)内的军队博物馆现代部分于3月20日重新对公众开放。该部分涵盖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三世时期,收藏有数千件武器、军旗、军标、勋章、从士兵到名人的军服等,从种类到数量均属世界最佳收藏之列。该部分的修复属于军队博物馆永久展览现代化的第四、也是最后一部分。
  • 剑是古代兵器之一,素有“百兵之君”美称。
  • 近日,大陆一名69岁老人廖师傅借着对古籍书及兵器的好爱,自制出失传已久的“诸葛连弩”和“神臂弓”,虽然射程只有9米威力有限,却可同时射10枚箭矢。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迎30周年馆庆,举办“鼎立三十”特展,揭开青铜器的铭文、纹饰、采矿、炼铜、铸造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面纱,观众除能一睹商周时代青铜风采,还能透过铸造及材料科学的演变过程,体会金属铸造在人类文明进展上的重要贡献。展览期间有铸造实作体验、敲编钟听音乐、古铜矿坑采矿等活动,带领观众回到先秦时代,进入采矿、冶炼、铸造的青铜器世界。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