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砚成痴”特展 玩赏历代砚石千姿百态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6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1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邱净雅报导)砚台是古人写字的文房四宝之一,也是文人雅士收集珍藏的物品。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亮点展件包括传〈宋 苏轼 从星砚〉、〈清 乾隆 暖砚〉等。件件值得细细品味。

“爱砚成痴”特展除了展出故宫院藏砚一百余件,还向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借展15件。除了砚台之外,本次也展出墨、水盂、笔山等许多“文房具”,其各不相同的功能与设计,更成为书桌上别有趣味的风景。

电脑键盘还没普遍以前,自来水笔尚未出现的时代,写字、画画都少不了笔、墨、纸和砚。故宫策展人器物处陈慧霞副研究员表示,文房四宝中又以“砚”流传久远,从出现、发展、定型到再变化,至今约有二千年历史,就像流行风潮,在不同时代展现百态千姿。

早期的砚台是磨墨的工具,砚的材质以石质与澄泥为主。考古出土最早可以称为“砚”的是战国至汉代的板砚,多取自天然石块,表面平整,打磨光滑,并附有研石。东汉流行动物盖钮的三足石砚,六朝隋唐墓经常出土多足的圆形砚,并成为宋元以后仿古砚的形制之一。

〈汉 石雕辟邪三足石砚〉(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成熟,社会上形成庞大的士人群体,这群广大的用砚人口为日后砚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制作砚的取材也更为多元,一些美丽的石头,如玉、玛瑙都能化身成为砚石。

随着时代的演变,砚式打破了方圆的限制,或以砚石的自然形貌为取向,或以自然界的物象出发,使得砚式充满了创意,除了具有磨墨功能之外,更强调砚本身具有的独立个性,犹如一件艺术品。

〈明至清 十七世纪 玉梅枝纹砚〉,青白玉质,略带白绺。砚台雕三只螭虎,螭绕砚背,螭的头、爪均攀爬于砚缘,砚面阴线琢梅枝。(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

砚痴,是指对砚极度迷恋的性情中人,不只是文人书斋的桌案上常有一方砚,画师绘事、君王听政议事,或仕女赋诗课子都少不了它。像是宋代文人苏轼、米芾,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砚人士。通过他们整理、品评、记录及欣赏砚石,呈现赏砚之美、玩砚之趣,也在一方砚石的尺寸天地,展现个人的赏玩美学。

〈传宋 苏轼铭 从星砚》,砚底石眼点点,黄绿而微红,仿佛星空棋布。(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苏轼好砚、喜爱藏砚,又常撰写砚铭。后代文人出于景仰,将苏轼砚铭及其平生韵事,融入砚石装饰题材。此次展出〈传宋 苏轼 从星砚〉石色棕褐,侧壁镌有苏轼砚铭。墨池中央有一圆形短石柱,象征一轮明月。周围衬以浅浮雕流云,有如浮云拱月。砚背满布长短不一的细长石柱,约有六十余柱错落其间,柱端各有黄棕石眼,犹如众星满布。

〈清 乾隆 暖砚〉,附铜鎏金方炉及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此次特展的亮点展件〈清 乾隆 暖砚〉附铜鎏金方炉及勺,曾是乾隆帝常用的暖砚。方炉由上下两层构成。下层置炭,上层除贮水,下缘镂空龙纹,供炭火透气。炉内残留炭灰,依稀存有香味余韵,说明方炉兼具熏香功能。方炉最上层置一长方薄砚,盖面八只螭纹对称交错排列。全器厚重方整,金质灿烂,展现清代皇家严谨辉煌的气度。

〈宋至元 洮河石兰亭砚〉。(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明 赵宧光铭 澄泥石函砚〉(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十八世纪 玉笔砚匣〉,附砚、笔、水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康熙 松花石嵌螺钿砚〉(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十九世纪 犀皮漆盒及木匣 内盛蕉叶白砚〉(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十七至十八世纪初 东坡笠屐图砚〉,砚背浮雕东坡戴笠着屐、提襟而行之状,并满刻隶书长铭。(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十八至十九世纪 澄泥竹节砚〉,计楠旧藏(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爱砚成痴特展
故宫北部院区303陈列室
112/09/28〜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选粹新展:“四通八达——古代道里交通图籍展”,呈现丰富多元的古地图世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携手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将于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带领观众跨越古今东西的时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经典隽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动花园——清代宫廷花卉画”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