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分析

【古道人生】天下第一笛的李谟遇到了乡村高人

作者:泰源整理
唐代天下第一笛李谟遇到了高人。示意图:明 仇英《画山阴弄笛册》。(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00
【字号】    
   标签: tags:

唐代李肇所作《国史补》(又名《唐国史补》)中说:“谟吹笛,天下第一。”这个“谟”,就是指李谟。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李谟号称天下吹笛第一高手,当代吹笛子的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有一次,他因为有点儿事情,从他供职的教坊请假来到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越州的官家和私人,都争着请李谟赴宴,想的就是要听听他那美妙的笛音。

当时越州有十个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家里都有很多资产。大家凑分子凑了二千文钱,在镜湖聚会,打算邀请李谟到湖上吹上一曲。一想到李谟吹笛子的那种风度韵味,他们更加钦敬神往他本人了!因为钱多人少,大家约好,每个人都可以带一个客人赴会。其中有一个人,直到临晚才记起这档子事了,已经来不及到别处请客了。他的邻居有个姓独孤的人,年纪已经很大,一直待在乡里­面,人世间的事都糊里糊涂,不大明白,住着几间茅屋,大家都常叫他“独孤老人”。既没有别人可叫,他只好带上独孤老人去应个景儿了。

到了聚会的地方,碧波万顷,景物都非常奇妙美丽。李谟拿出笛子擦拭着,船渐渐开到了镜湖湖心里。这时天上罩着淡淡的云影儿,多少有些朦朦胧胧,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波浪;陡然之间,又掀起了大波大浪。李谟捧着笛子吹了起来。笛声一起,阴晦昏沉的天色立马儿就开朗了,水面与树林都冷森森的, 一派凄清幽冷的样子,就好像真是鬼神来了似的。座中的客人都一个劲儿地赞扬咏叹,认为就是天上的音乐也远远不如李谟吹的笛子啊!

可独孤老人却一句话也不说,与会的客人都非常恼火。李谟认为独孤老人是瞧不起自己,尤其感到愤愤不平。过了好久,他静静思量着又吹了一支新曲子,比刚才更加绝妙。大家无不再惊叹赞赏!独孤老人还是没有说话。请他来的邻居非常惭愧懊悔,对大家解释说:“独孤老人独自住在荒僻的乡村,很少进城,音乐之类的东西一般都不大了解。”座中的客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讥笑责备他。独孤老人并不答话,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李谟说:“您这样,是看不起我呢,还是因为自己是个吹笛子的好手呢?”独孤老人这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您怎么知道我不会吹笛子啊!”李谟听了这句不太友好的回答后,脸色更加不好看。四座客人见李谟变了脸色,都纷纷站起向李谟道歉,劝慰李谟。

这时,独孤老人说:“您试着吹一曲《凉州》。”李谟吹完了,独孤老人说: “您吹得也很好,只是声调搀杂了外国音乐的味道,是不是有个龟兹国(古代西域大国)的朋友啊?”李谟一听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朝他下拜说:“您老人家真是活神仙啊!我自己都没有察觉我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啊!”独孤老人又说:“您吹到第十三叠就误入《水调》里去了,您知道吗?”李谟说:“我愚笨蠢昧,实在没有察觉。”

独孤老人把笛子拿去吹了吹,说:“这些都不值得使用,吹它的都只是略通音乐而已。”李谟又拿出一支笛子,擦了擦,递给独孤老人。独孤老人换下手中的笛子,说:“这支笛子一吹到‘入破’部分,音调一高,节奏一快,肯定会破裂,您不心疼吝惜吗?”李说:“不敢。”独孤老人这才拿起笛子吹了起来。高亢的笛声响彻云宵,满座的客人都被震得浑身颤抖。

李谟又惭愧又敬佩,忐忑不安,动也不敢动。吹到第十三叠,他又指出李谟刚才吹错的地方,李谟无限敬服,又倒身下拜感谢。刚吹到入破,笛子真的破裂了,到底没能吹完曲子。李谟又一次倒身下拜了,大家也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快,也就散席了。

第二天一早,李谟同参与宴会的客人们一起专程前去请教候独孤老人。到那儿一看,只有几间茅草房子留在那儿,独孤老人却不见了。在越州凡是知道独孤老人的,也都到处找他,可始终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

资料来源:《续虞初志》@*#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财物挥霍一空,又借来的钱也挥霍殆尽,这时的他遍身长脓疮,童仆纷纷逃去,只落得与一位乞丐住在破庙中。这样的他又怎能转变为河道总督呢?
  • 清朝时,宜昌县有一许翁,年轻时,家里一贫如洗,以摆渡为业。清文宗咸丰年间许翁突然致富,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致富背后当有不可告人之处。许翁孙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当年,她难道就是那个客人转世投胎来的吗?
  • 一个普通女子怎样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给后人什么借镜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