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上榜前得预示梦 功名有定数也有变数

作者:容乃加
好些准进士们梦境中见到功名已定,竟然一一应验。(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9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古代朝廷礼部贡院发布进士榜单时,都在榜头竖黏黄纸四张,以毡笔淡墨书写“礼部贡院”四字,后面紧跟着是中榜的名单。为何放榜的名单用淡墨书写呢?古代有人这样说,凡中第的人,都是在另外空间注定了,用淡墨来写,类似鬼神之迹,称为鬼书。[1]

我们来看一些考生得“奇梦”预示,显示命中功名早定的奥妙奇迹。

另类的葫芦梦 连年预示登榜时机

清朝的书生尹会一落榜了许多次。有件事让他百思不解,那就是每次参加考试前,他必定会梦见神仙给他一个葫芦,但发榜时又总是名落孙山。他得这个梦和一般人的梦不一样,非常曲折,而且还像是“连续剧”!

尹会一梦中的葫芦一次比一次大,他也一次又一次落榜。后来他一应考,心里就会想起那令他不安的葫芦梦。雍正二年,尹会一参加甲辰科试。为了避开那“象征落榜”的葫芦,入考场的前夜,他彻夜枯坐,硬是通宵不眠,想借此不让那个“不祥的葫芦梦”登门造访。

没想到,葫芦还是送上门了。怎么送来?他身旁的书僮刚睡下不久,就从梦中叫着醒来,说他梦见神仙给他一个葫芦,有尹相公一般高大。

尹会一听到后,又伤心,又愤恨,心想:是你的,怎么躲也躲不过!

放榜后,出了尹会一的预料,他竟然登上第三十二名。第三十四名是胡兟(音同申,意为进),是少年登榜。

这时尹会一才会悟过来,原来不等到葫芦长大和他一起进考场,他是登不上榜的。在他的梦中葫芦一次次长大,预示他越来越接近登榜的时机了。命运天定!真的一点不差啊!

在这次登榜的进士中,有一位名叫诸锦,号草庐。胡和庐二人刚好谐音“葫芦”也!

尹会一梦到的葫芦一次比一次大。(大纪元)

各种隐喻的预示梦

有的中第的人说:若能考中的人,一定会预先得到奇异的梦。这种例子除了尹会一,其实比比皆是哪!在《玉堂闲话》有不少记载,请看其中一些例子: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宰相范质(在宋朝为“鲁国公”)在癸巳年应试。考完之后,自以为没什么名气又是第一次应考,不敢指望考中。但是他的心情还是有些忧闷,在旅舍中昼寝,忽忽得一梦。

这时恰逢明经蒋之才来拜访,让他惊醒而起,把梦里的事告诉蒋。他说在梦中他被人家拿着朱笔在头上乱点,而且自己还牵着跟驴那样大的一只猴子。

蒋之才为他解梦说,你肯定考中了,而且名次与“三”有关。范质问他怎么知道?蒋之才说,朱笔表示事情已经确定了。大猴子名称为猿,猿是“圆”的谐音,“圆”表示一个数字,即圆周三直径一(*圆周值约为其直径的三点一四一六倍,这里取整数),所以知道圆指示一个数字。等到放榜,范质果然中了第十三名。

杨玄同是唐朝天祐年间河中人士,他考了十年科举都不中。这一年又逢考期他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前程如何。就企望做一个好梦,来测定未来。那天晚上,真就梦见了有龙飞到天上,龙有六只脚。他参加了会考,等到放榜,果然中了第六名进士。

高辇去应试,梦见天黑地暗,雷鸣电闪,云雾之中有一条小龙在他前方腾跃,口中吐出一块石子,被高辇得到。占梦的人说:“黑暗中雷鸣电闪是变化之象,一石乃十斗,将来应试,将考第十名。”后来会试将放榜时,有一位小吏拿着榜文到来,高问小吏姓名,小吏说他姓龙。高辇打听自己考了第几,小吏说第十。梦中的预示果然都应验了。

郭俊应试时,梦见一老和尚穿着木屐摇摇晃晃走在床上。他醒来之后,心情极抑郁,厌恶得了这个梦。占梦的人说:“老和尚是‘上座’,穿着木屐在床上走,是登高,君一定是要高中了。”等到他见了榜单,果然名次在“上座”,高中状元。

王汀应举时,住在滑州(地名)一旅店。他梦见一箭射中了王慎征。即将放榜前,有人告诉王汀说,你的名次排在后头。王汀则说,假如我考中,一定是第六名。后来榜文出来了,王汀果然是第六名。有人就问他怎么知道自己的名次?王汀回答说:

“在我的梦中。王慎征被射中,他是前次的第六名,一箭射中他,这表示今年我也‘中’了他那个名次。”

功名两次翻转  梦中预示原因

明朝万历己未科(1619年)进士项德祯,原名德棻,字元海,后来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后更名梦原,字希宪。他是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曾任山西按察使副使,官至刑部郎中。

早年,他曾梦见自己在癸卯科中举。后来他淫污了两个年轻女婢,结果在该年科考中落榜了。于是他发誓戒邪淫并力行善事,来赎罪补过。

后来他又作梦,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地方,看见黄纸上写的第八名姓项,中间的一字字迹模糊,下方一字为“原”。旁边有一人告诉他说:“这是你的天榜名次。因为你近来改过了又力行善事,所以又能登榜了。”

于是他改名“梦原”,在壬子乡试中,排名二十九名。到了己未会试,他中了第二名。这时他心中疑惑:为何所梦见的名次不准?在殿试后,他为二甲第五名。他悟到从一甲(有三名)数下来,恰是第八名。而且黄纸就是殿试榜单所用的。果然梦境所示,丝毫不爽。

上述一个又一个奇梦,都显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命中功名有定数。然而,命中功名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德行而转移的,明朝进士项梦原的两个梦和功名去而复来的结果就验证了这个天理。

人在世间行善能积德,所积之德的多寡决定了自己的福分大小;若是做了损德的事,要是能痛改前非,而且广行善事积善德,必然也能转祸为福!

[1] 见《玉堂闲话‧卷二‧高辇》:“名第者,阴注阳受,淡墨书者,若鬼神之迹耳,此名鬼书也。”
@*#

资料来源:《子不语》《玉堂闲话》《寿康宝鉴》《雍正二年甲辰科殿试金榜》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