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故事:网开三面 三让三千诸侯的商汤

作者:允嘉徽
商朝开国天子——商汤画像,出自清乾隆绘本《历代帝王真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398
【字号】    
   标签: tags: , , ,

“网开一面”是比喻人宽大仁厚,对犯错的人从宽处置,那么“网开三面”又是怎样的境界呢?三千多年前在华夏大地的一位君子胸怀仁慈“网开三面”,这位道德崇高的中华民族的先祖是谁呢?

网开三面的故事

据《史记‧卷三‧殷本纪》的记载,商汤还未成为商朝君主时,有一次到野外,看到有人张了四面网捕鸟兽,他听到那人口中念着祈祷词说道:“从天下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到我的网中来!”

商汤一听心中不忍,随即说道:“哎呀!这就要赶尽杀绝了呀!”

于是他让人“网开三面”,只留一面网。然后商汤对网发愿,这般念着祈祷词:“想去左边的就去左边,想去右边的就去右边,不想要命的,就进到我的网中来。”

后来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表示:“汤的道德境界真是至极呀,仁德广布遍及禽兽啊!”

商汤教人打猎时网开三面,只取用维生所需的食物,流露他的民胞物与的胸怀。然而,他的高贵道德情操,不仅仅表现在这网开三面的例子上,在许多方面都流露出来,让三千诸侯都佩服。

夏朝末年,夏桀常常将自己比作太阳,民间有这样的声音流传着:“你什么时候丧,我和你一起亡!”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记载夏桀的穷奢极欲,殚尽民财:“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夏桀失政,民愤处处,人心思变。最终他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杀死他。商汤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

夏桀对商汤说:“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是因为有家庭;家庭之所以成为家庭,是因为家中有人。现在国家没有了家庭,没有了人民,而君有民,这是君的国。”

汤回答说:“不。古代大帝讲道德,启发人民。如今君主破坏了道德,败坏了政治,士子百民感到迷惑,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

有人去找夏桀,对他说:“让亳地的君主商汤,救济人民残坏的道德,何必更换君主?”于是夏桀和他的追随者五百人向南迁徙千里,到不齐这地方定居。结果,不齐的人民纷纷投奔到汤所在的中野。

夏桀再次向商汤说“这个国家是君所有。”

商汤回答:“不。我要为君主您复兴道德,晓明人心。”

于是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随者又迁徙到鲁国。这时鲁国的人民也纷纷前去投靠商汤。

夏桀再次对商汤说:“国家,是君的所有物,我则不在其中。若人们有看法有话说,认为我的作法是对的,那时我再回来。”

商汤回答:“这是君主的人才,君主的百姓。您将他们委托给谁?”

但是,商汤无法阻止夏桀离开。最后,商汤说:“愿意跟随您的,就跟随您吧。”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随者迁徙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定居。不久病死在此地。

三让天子之位于三千诸侯

后来三千诸侯会于亳(今洛阳之境),推举商汤登王位。汤取了天子的印玺,放在天子座位的左边,然后再次鞠躬,回到诸侯的位子。

商汤对在场三千诸侯们说:“这是天子的位子,有道德的人可以坐在这里,天下不属于一个家族,天下是属于有道之士的。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治理,才能长期坐在这个位子上。”

诸侯们推举商汤登王位,汤三次辞让天子之位,然而在场的诸侯没人敢坐上天子的位子。之后商汤才登上了天子之位。

商朝的开国天子商汤崇尚道德,网开三面民胞物与,这样的至德给后人留下了为政能长能久的典范。

资料来源:《史记‧卷三‧殷本纪》《逸周书‧殷祝解》

─点阅【皇帝小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 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
  • 《论语》中,退隐的贤人不少,如“楚狂接舆”,如“长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仪封人对孔子完全认同,知道孔子的历史使命所在,可以说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