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细节中别有洞天

如果不清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语言或当时社会的风俗礼仪,看到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抱银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又名《塞西莉亚‧加勒拉尼肖像( Portrait of Cecilia Gallerani)》)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画中是一位女子抱着一只银貂(白鼬)。
当时达‧芬奇为加勒拉尼所绘的这幅肖像画,其含意不言自明。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没有使用语法,而是仔细地藉由一系列的象征图示(motifs)来呈现画作主角的地位、个性和美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画者,无论他们说哪种语言,都能看懂这种艺术上的视觉语言。
这些图示蕴含的意义早在几世纪前就已确定下来了。中世纪的基督徒相信,上帝的每一项造物都有一个神圣的目的,所以把鸟类、动物都做了分类,甚至包括那些宗教经典里提到的奇幻生物,这就形成了后来为人所知的《动物寓言集》(bestiaries)。寓言集详列每种生物的栖息地、地点及外型特征,并结合了基督教的道德教化和寓言。
位于纽约的摩根图书馆暨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收藏了12世纪晚期一本引人入胜的《工作坊动物寓言集》(Workshop Bestiary)。这本书的第一幅彩绘就是耶稣基督。同一页下方画了两只狮子舔舐着夭折的幼狮让它起死回生,象征耶稣基督死而复活。

受到中世纪动物寓言传统的启发,16、17世纪在欧陆各地开始流行寓意画册(emblem books,又称徽章书,寓言插图集合而成的书)。这些寓意画册涵盖宗教和世俗方面的内容,创作这些画册的艺术家有时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汲取灵感,如《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和普鲁塔克(Plutarch,译注)所著的《希腊罗马英豪列传》(Lives of the Noble Greeks and Romans)。每幅寓意画包含了象征的图像、简短的格言和解释两者之间关联的文本。
达‧芬奇的银貂有何玄机?
达‧芬奇晚年也创作了一本动物寓言集,其中一幅的银貂(白鼬)和其它动物寓言集十分相似。他在其中提到银貂每天只吃一餐,而且它宁可向猎人投降,也不愿躲进泥泞的洞穴。
银貂冬天一身雪白的皮毛象征道德纯洁无瑕、举止合宜,因此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很看重只有尾巴尾端是黑色、其余全身都是纯净雪白皮毛的银貂。欧洲各国的国王和王后甚至身着银貂制成的加冕斗篷,无声地昭告世人他们将以高尚的品德与举止合宜来治理天下。

达‧芬奇的墨水笔画(pen and ink drawing)《银貂象征纯洁》把银貂的动作画得栩栩如生。画中猎人准备动手杀这只银貂,而银貂不退缩、也不逃跑,宁愿受死也不愿在逃跑中玷污自己纯净的白色皮毛。
为何女子怀抱一只啮齿动物?
达‧芬奇在《抱银貂的女子》中描绘16岁的加勒拉尼身穿华丽的天鹅绒和锦缎制成的服饰,她的头和身体转向相反的方向,这在当时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姿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描绘未出嫁的少女通常不束发,订婚或已婚的女性则头发中分或束在后面。而达‧芬奇描绘加勒拉尼的头发既没有盘起来,也没有放下来,而是梳成了一个长发辫(coazzone),这是意大利北部流行的一种西班牙式发辫。她的头发束在后面,同时又包在脸的四周,额头上绑着一条头带,头带把镶金边的面纱固定住。

他描绘银貂的头的姿态很类似加勒拉尼的姿势,暗示这位年轻女子与银貂象征纯洁端庄的美德一致。
然而,加勒拉尼怀抱的银貂也隐含了其它意涵。部分学者相信银貂代表加勒拉尼的姓氏Gallerani,银貂的希腊文是Gale;有些则认为银貂指出加勒拉尼与达‧芬奇最重要的赞助者:意大利米兰公爵暨摄政王卢多维科‧斯福尔札(Ludovico Sforza)之间的关系。他是委托达‧芬奇绘制这幅画的人,也隶属于银貂骑士会(the chivalric Order of the Ermine)。该骑士会的座右铭是“MALO MORI QVAM FOEDARI”,也就是拉丁文的“宁死不辱”。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也像达‧芬奇这幅《抱银貂的女子》一样有完整的故事——富含悠久的传统及象征图示。
译注:普鲁塔克(Plutarch)是希腊中期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散文家。
原文:Lost in Plain Sight, the Often Unseen Language of Fine Ar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洛琳‧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美术和手工艺相关文章。关注北美和欧洲的艺术家和工艺师,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出美和传统价值观。希望能为稀有而鲜为人知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发声,进而保存传统艺术遗产。现居英国伦敦郊区,从事写作。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