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 线上博彩全攻略

【汉典集锦】明君良臣与镜子的故事

文/杜若
在中国古代,镜子对明君良臣有着特别的意义。图为唐朝铜器──四鸾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88
【字号】    
   标签: tags: , , ,

镜子,寻常之物。然而在中国古代,镜子对明君良臣有着特别的意义。周武王伐纣后,为警戒自己,在镜子上铭刻箴言。梁武帝起兵,臣子向他献上明镜,以表诚意。隋朝高颎功高震主,遭人嫉恨和诋毁,隋文帝又是如何以镜子评价他的呢?明镜伴随着明君良臣,留下了千秋佳话。

周武王镜铭“见尔前,必虑尔后”

商朝末年,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道。他听信妖妇谗言,造虿盆酷刑虐杀股肱良臣,还敲骨剖胎残害黎民,导致天怒人怨,人神共愤。为解万民之倒悬,救群生之性命,周武王奉天命伐纣,大会天下诸侯,讨伐独夫纣王,终是灭了商朝。

周武王即位三天后,召见了士大夫,向他们询问有哪些良好的箴言,可以留给后世子孙。姜子牙说:“在上古遗作《丹书》中就有。大王想要听,需要先斋戒。”

武王斋戒三日后,穿戴着正式的冠冕大礼服,恭敬地听姜子牙宣读上古箴言。武王听罢《丹书》,内心既震撼又警醒。于是退朝后,亲自御书警戒格言。他宫室内每个角落都刻上自警铭文。

“见尔前,必虑尔后”就刻在镜子上。意在告诫自己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权势风光,还要考虑到江山社稷,后代子孙的长远福祉。

周武王照镜子,不仅仅只为了修整仪表,而且还要通过镜子自警自戒,为周朝的长远留下镜鉴。

《南史》故事 献明镜表心地

南北朝时期,南齐王珍国(?-515年,字德重),担任南谯太守,治理地方颇有才能,名声也很不错。当时郡内百姓苦于饥荒,王珍国赈济谷米,散发财物,救济穷困的百姓。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亲写御书,下诏说:“爱卿爱护百姓救助国家,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齐明帝驾崩后,继任者东昏侯萧宝卷暴虐无道,引起天怒人怨。梁武帝起兵攻入首都建康。东昏侯召回王珍国返回都城,使他出城驻扎在朱雀门,但后来他被王茂打败。王珍国密遣郗纂捧着一面明镜献给梁武帝,以表心地光明、磊落之诚意。梁武帝以断金为信回报他。

当时卫尉张稷总领大军,王珍国密交张稷心腹张齐,与张稷相约结盟。到了十二月丙寅日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来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入宫,在内殿杀了东昏侯。此后,他和张稷、尚书仆射王亮等人在西钟下,派中书舍人裴长穆归顺了梁武帝。

一天,宫中举行盛宴,梁武帝问王珍国:“爱卿,昔日你送来的明镜,如今我还保存着。昔日我送你的黄金是否还在?”王珍国回奏说:“臣将黄金郑重地放在了手肘后,不敢有所闪失。”

独孤公如明镜 越磨越皎明

大司马独孤信(503年-557年)引荐高颎父亲高宾担任属官,并赐高家为独孤氏。所以高颎,也称独孤颎。此人精明强干,善于辞令,不仅富有谋略,而且知道运兵作战之事。杨坚担任北周静帝大丞相时,重用高颎任相府司录(官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

开皇八年(588年),隋朝灭陈。晋王杨广(569年-618年)为元帅,高颎任元帅长史,辅佐隋文帝完成南北一统。灭了陈国后,高颎自知功高震主,不仅礼让功勋,也想辞去职务、避开权势,起初文帝并未同意。因高颎一再坚持辞让,为了成全他的好意,文帝只是解除了他的仆射职务。但不久之后,仍旧让他官复原职,担任朝廷要职。

隋文帝重用高颎,引起卫右将军庞晃,以及将军卢贲等人的妒嫉。他们在文帝面前搬弄是非,诋毁高颎。隋文帝震怒,疏远并罢黜了庞、卢等毁谤高颎的人。

一天,文帝对高颎说:“独孤公犹如一面镜子,每次遭到磨砺,愈发皎洁,变得更加明亮。”两人君明臣贤,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参阅资料:
《梁书》卷17
《隋书·高颎传》卷41
《大戴礼记·武王践阼》
《南史·王珍国传》卷45@*#◇

点阅【汉典集锦】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