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平台大全官网-博彩平台大全开户-博彩平台大全注册
【名作故事】

读懂《千字文》:天助神功精诚所至金石开

作者:允嘉徽
古代中国神剑展现了神传文化的超能量。图为“越王勾践剑”,先进工艺科技令后代仍无法完解。(Siyuwj/Wikimedia Commons)
font print 人气: 81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悠远又无垠的宇宙是生命的来处,天地人间是人返本归真的道场。启蒙书《千字文》的内涵展现哪些中华文明呢?

宇宙的创始秉承于“道”,“道”周遍宇宙,连通天人,就是一种“天人合一”之道。表现在天时循环的节奏上,就是自然之道。天时既备,然后地利兴。《千字文》在演绎天时之后,就展开乾坤的瑞气,山川的精华,孕育出的贵宝奇珍和丰富的生物品类,以及天人合一的文明成就。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崑冈。

【语意‧印象】

自然之道有天造地设之妙。表现在天候上,有各种大自然的现象;自然之道表现在化物上,有各种大自然的蕴藏。

雨,生养万物,非云不降,所以说云腾致雨,云行雨施。可以看到“云雨”互为循环。

霜,惨毒杀物,无露不结,所以说露结为霜。“白露为霜”,可以说“霜露”是为因果。

金,是人人爱藏的珍贵矿产,生于丽水府金沙江。丽水流经云南丽江府(古代属益州永昌郡)的一段,其水出金沙,故一名金沙江。

玉,是受人珍爱的宝石,出于昆仑山北之麓,和阗玉是为代表。古代有著名的和氏璧,就出在这里。

和阗玉做成的玉饰。(Shutterstock)
金生丽水;金沙产于水。(Shutterstock)

【文化义蕴】

诗圣杜甫诗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春的第一场雨沁润大地,为四季的耕耘悄悄开场。李白诗云“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礼记‧月令》说“季秋之月,霜始降,则百工休”。可知,晚秋时节霜降是年暮的先兆,各行各业由此开始休工。

春雨和秋霜,虽然都是细细微微的物质,却非“微不足道”,相反地,却是年岁时序与阴阳变化的先兆,我们古人见微知著的感悟力,也在此一现。

再说金玉。金和玉都具有历久不渝的特性,自古被人所宝。同时,金玉又隐喻品德,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是人天沟通之所系。《诗经‧大雅‧棫朴》:“追(雕)琢其章,金玉其相”,赞美周文王的圣德,质地如金玉,更经过雕琢造就礼乐华章,以教化人民,使人民乐受教化,就好像看到金玉一般,贵之爱之、好之乐之。《礼记‧聘义》也说“君子比德于玉焉”。《千字文》举地上万物,先举金与玉,展现正宗的文化意含。

西周 玉龙凤纹饰件。(台湾 故宫博物院提供)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语意‧印象】

巨阙(钜阙)剑是名剑的代号;夜光是明珠的代称。

人间山珍海味琳琅满目:果物以李子和苹果为珍;菜蔬以芥菜和姜为贵;海水咸河水淡,下有鳞介类生物潜藏,上有羽翅鸟类飞翔。地域广大、地利丰富,展现上天为人类准备的生物园非常丰富。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怎么展开的?《千字文》从远祖三皇讲起。中华民族的远祖:龙师伏羲是天皇、炎帝神农为地皇、黄帝是人皇,鸟官少昊是黄帝之子。

南宋马麟绘伏羲坐像,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文化义蕴】
万象万物都是天造地设的,其中稀世珍宝,有神功造化的、也有上天赋予的丰厚蕴藏。

天下名剑巨阙剑是神功巧造的稀世珍宝,这把越王的宝剑,为天下铸剑名家欧冶子铸造的。后汉公孙瑞《剑铭》说:“暨彼良工,欧冶、干将。爰造宝剑,巨阙、墨阳。精通皓灵,获兹休祥。”说名匠欧冶子铸造巨阙剑,干将铸造墨阳剑,名剑的精神与光明神灵相通,能够带来福禄吉祥。《吴越春秋》说,越王允常聘请欧冶子作了五把名剑:纯钩、湛卢、豪曹(盘郢)、鱼肠和巨阙。越王说巨阙铸成时,逢宫人驾车失控,他拔剑一指,剑气断了马与车的连结。此剑捅穿铜锅易如切糕,因而叫做巨阙。

欧冶子精造的天下名剑乃利用了“天地之精”,他采得了赤堇山之锡、耶溪之铜。当代的分析测定法发现的越王宝剑成分,吻合了古代历史文献的记载。赤堇山之锡、耶溪之铜在古史记载中属于稀世难得之宝,而且宝矿好像专为名匠而开。在欧冶子死后,赤堇山锡矿口闭合了,耶溪水又漫涨,铜矿也采不到了。

更重要的是他精诚感动神界,得到天神助力——雨师洒道,雷师击节,蛟龙捧炉,天帝焚炭,才造出了神剑。神力化成的巨阙剑上七星,发出五色光,光芒四射,质如曜雪,霜锷水凝,冰刃霜洁。比邻的越国想以骏马三千匹交换巨阙,犹不得一见。

震惊现代科技界的天下名剑之一,越王句践剑。(Siyuwj/Wikimedia Commons)

夜光珠也是稀世宝物,难得一见。在春秋后期,楚国的附庸国隋国(在今湖北隋县)的侯王出行时,在往齐国的途中,见到一群牧童打一蛇。隋侯见蛇流着血扭著身在沙中挣扎,生了恻隐之心,救治了它。蛇入海而去,衔来七寸珠来报答隋侯。蛇将夜光珠吐在地上,然后说:“我是龙王之子,感谢君救活我,故来报恩。”隋侯得明珠献给楚王,珠放置在王殿上,夜光如昼,故得“夜光”之美号。

神剑和夜光珠都反映人的精诚、善心感动天地,能与天地万物交感的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民以食为天,不能不说食物。古人将李和柰(音同奈)视为最珍贵的两种水果。好李以燕国高道县王丰家产的为代表,大如鹅蛋,又香又美味;西凉州出白柰,即白苹果,是人间名物。

在蔬菜中,芥和姜两种特别受古人称善。为何呢?芥菜能发汗,使人心清,能散郁结之气,使人神宁。《释义》说“芥菜”,“芥,介也”,可以佐助人的健康。又说“姜者,强我者也”,可以抵御毒邪腥秽寒热,使得邪气不能干扰人体,使人强壮。这些都隐含着“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中华传统医学智慧。

在大自然界,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种类不可胜举。在地表上众河归壑,而海域占有地表的七成,更有天空包覆整个地面,在这个广大的天地间,生物繁多,水中有鳞介类生物潜藏,天空有羽翅鸟类飞翔,都是最常见的,《诗经》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大戴记》说:“东方鳞虫三百六十,以苍龙为长。南方羽虫三百六十,以凤凰为长。”上天为人类准备的生物园,在广大的地球上丰富盎然。

从“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转入“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一联其实是从自然跨入了历史人文范畴了。《千字文》以“鳞潜羽翔”对应龙师和鸟官,做了巧妙的连带与转换,从而开讲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

【故事插播】精气非凡的神赐名剑

古剑的铸造领先当今科技,实为神功之合。图为越王剑,剑身上的铭文“越王鸠浅 自乍用剑”,意即“越王句践,自作用剑”。(Siyuwj/Wikimedia Commons)

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时代,天地间有一股旺盛的紫气,直冲天宇斗牛。北斗和牵牛星宿对应吴国的畛域,道术家都以为这是吴国强盛的王气表征。奇怪的是,吴国灭亡后紫气还在,而且愈见显盛。当时晋朝宰相张华就找了妙达星象的豫章人雷焕来观星寻解。张华问到底吴地出了什么宝呢?

雷焕告诉他:“那是宝剑之精,上达于天。”

当张华少年时,有个相士说他年过六十位登三公,而且会得宝剑佩戴。他将这往事告诉雷焕,并且请问是否愿意帮他寻找宝剑。雷焕答应了他。雷焕在豫章丰城的监狱地基下四丈深处找出一个石函。石函焕发着异常的光芒,从中现出一对宝剑。宝剑出世,当晚气冲斗牛的紫气就消失了,印证了雷焕的话。

张华得宝剑,非常宝爱,常常放置在座旁。他取用华阴赤土拭剑,剑更加精明闪亮。他写信问雷焕:仔细观察剑文,发现此剑是干将神剑,另一把莫邪剑为何不来?又说“天生神物,终当要复合”。

其实,星象专家雷焕能找到神剑,怎会不懂天命呢?他早知道张华将在八王之乱中遭杀身之祸,所以将莫邪剑留下,以免两把剑俱失于宫廷之乱。他心想逢上机会,将再现“季扎挂剑”的一幕。

张华遭诛后,干将剑就不知去向了。后来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持剑来到延平津水边,剑竟然自行脱鞘而出,坠入水中。在水中搜剑不见剑,却见两条数丈长的龙,光彩照耀水波,波浪惊沸。而后,灵异之剑,果然是化去了,正如雷焕生前的预言“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自此,干将莫邪神剑不复在人间。

名剑真有神性!张华和雷焕的话都应验了。神剑不逢忠义君子,遭遇群魔乱舞的乱世,就被神收回去了。(《晋书‧张华列传》)

【结语】

在《千字文》的开篇,天地万象万物无不备。人生于天地之间,备三才之位,能够依循自然之道作人处事过生活,不言道也就在道之中。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天”不仅仅是物质之天、自然之天,更是高境界的神、最高的造物主。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神传给神州中国人种种神功、神物和恩典,上演五千年的文明,为现代人返本归真之路做了铺垫。@*#

─点阅【名作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