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六)

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著 嘉莲译
拉斐尔,《伊利奥多罗被逐出圣殿》(The 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湿壁画,1514年作,底宽660 cm,位于梵蒂冈宫伊利奥多罗厅。(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42
【字号】    

接前文

《伊利奥多罗被逐出圣殿》

在另一面无窗的墙上,他同样画了敬拜仪式(Divine Worship)、希伯来人的约柜和烛台;还有教宗儒略将“贪婪”逐出圣殿的场景,和前面描述的夜景一样动人而出色。座椅上的教宗儒略形象极为逼真,几位脚夫也是当时在世的真人肖像。

拉斐尔,《伊利奥多罗被逐出圣殿》局部1。(公有领域)

众人纷纷为教宗让道,其中包括一些妇女;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在两位步行男子的随同下,一位身披铠甲的骑士怒气冲冲地驭马上前,正以最威猛的姿态将傲慢的伊利奥多罗(Heliodorus)击倒在地、踏在马足下;后者受安条克(Antiochus,注释1)之命,企图将耶路撒冷圣殿内为孤儿寡母储存的财物洗劫一空。金银财宝正在被搬出圣殿,伊利奥多罗则被三人击倒在地、暴打一通(这是个异象,只有他本人看到和听到),飞来横祸使得他的一干人马顿时陷入惊恐,我们看到财宝散落一地,搬运的人们纷纷失足跌倒。

拉斐尔,《伊利奥多罗被逐出圣殿》局部2。(公有领域)

在这些人之外,还可以看到身着法衣的祭司长奥尼亚司(Onias)合掌举目向天,至为虔诚地祈祷着,对那些险失财产的无辜者心生悲悯,又为感受到的上界救助而欢欣庆幸。此外,拉斐尔还以生花妙笔描绘出幻想的图景:人们攀到柱础上面,紧紧抓住柱子,以极不舒服的站姿观望着;惊讶的众人表现各异,都在等待事情的结局。

拉斐尔,《伊利奥多罗被逐出圣殿》局部3。(公有领域)

这件作品的各个部分都令人惊叹,就连草图都受到了最高尊崇。切塞纳(Cesena)的一位绅士弗朗切斯科‧马西尼(Francesco Masini)先生在他众多的图画与古代大理石浮雕藏品中,就有拉斐尔为伊利奥多罗故事绘制的一些草图——在他看来是真正值得珍藏的(马西尼没有任何大师辅导,而是自幼就在非凡天分的指引下钻研素描与绘画,其画作受到艺术鉴赏家们的赞誉)。我也想说一句,向我提供这些信息的尼科洛‧马西尼(Niccolò Masini)先生是由衷热爱艺术之人,在其它各方面也有真正的文化修养。

回来说拉斐尔。他在这些作品上方的天花板上又画了四个场景,分别是: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现并应许他后裔繁多,以撒之祭,雅各的天梯,以及摩西与燃烧的荆棘;这些作品在艺术、创意、技巧与优雅方面与其它画作相比毫无逊色。

拉斐尔,梵蒂冈宫伊利奥多罗厅天顶画,湿壁画,1513—1514年作。《伊利奥多罗被逐出圣殿》对应的一幅是《摩西与燃烧的荆棘》。(公有领域)

正当这位巨匠快乐地施展着天才,为世界带来这般艺术奇迹之时,命运之神的妒忌折去了儒略二世的寿命,这位教宗生前不但滋养了卓越的创造力,并且热爱每一件杰作。良十世(Leo X,注2)当选新一任教宗后,希望已经开始的创作能够继续,他继承家族血脉,对这样的艺术非常倾心;拉斐尔很幸运遇到如此伟大的王子,并且从他那里得到了无尽恩惠,从而得以凭借天才登峰造极。

《圣良一世会见阿提拉》

拉斐尔由此受到鼓励继续创作,他在另一面墙上画了阿提拉(Attila,注3)进军罗马,及他与良三世(实为圣良一世,详见注4)在马里奥山脚下的会面,教宗仅用祝祷就将他赶走了。在这一场景中,拉斐尔画了天上的圣彼得和圣保罗,他们手中执剑前来保卫教会;虽然良三世的传记并未提到此事,拉斐尔还是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或许是作为绘画上的一种创新,就如同诗歌会偏离题材以美化作品,而又不至于违背初衷。

拉斐尔,《圣良一世会见阿提拉》(The Meeting of Leo the Great and Attila),布面油画,1513年作,154×119 c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在两位使徒身上可以看到神威与勇气,这是“神义”(Divine Justice)经常赋予那些负责捍卫信仰的神仆的特征。阿提拉的形象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他骑着一匹额头带星的白蹄黑骏马,仰起头来转身欲逃的姿态透露着极度的惊恐。还有其它一些骏马,特别是一匹斑驳的西班牙种小马,由一个满身鱼鳞的人物骑着,这个形象模仿了图拉真纪功柱,柱子上的浮雕人物都身披这种盔甲,据信是用鳄鱼皮做的。画中的马里奥山被烈火吞没,表明当(匈人)士兵出征时,其营地总是遭到焚毁。

拉斐尔,《圣良一世会见阿提拉》局部。(公有领域)

拉斐尔也画了一些陪同教宗的持权杖者,连同他们的坐骑,全都栩栩如生;红衣主教的随扈们也是如此;一些马夫牵着小马,马上坐着身穿全套法衣的教宗(是良十世的画像,与其他形象一样逼真),此外还有众多廷臣。整个场面极为赏心悦目,与这样一件作品十分相称,而且对我们的艺术也很有用,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这类素材的艺术家而言。(待续)

译者注:
【注1】安条克,塞琉古帝国国王。此处应指塞琉古四世,伊利奥多罗为塞琉古四世的宰相。
【注2】良十世原名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次子,早年是佛罗伦斯共和国统治者。
【注3】阿提拉(Attila),匈人帝国大单于,东、西罗马帝国最主要的外敌头领之一,于公元452年率兵入侵意大利本土。
【注4】瓦萨里原文作良三世(Leo III),实为大教宗圣良一世(Leo the Great),他说服匈人首领阿提拉从罗马撤退,阻止了匈人西进。据《欧洲史读本》(Readings in European History),“圣良一世对面目狰狞的君主说:‘……阿提拉啊,你已经征服了罗马人——所有民族中的胜利者所能征服的整个疆域。现在我们祈祷:你这个征服了别人的人应该征服你自己,人民已经感受到你的祸害;如今他们作为支持者,也应该感受到你的怜悯。’”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点阅【《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9年4月15日,当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