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一部预先写好的剧本

文/脩实
中华文明乃神传文化,五千年一脉相承,绵延不断,卓立于世。(柚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808
【字号】    
   标签: tags: , ,

历史,是人为推动创造的?还是自然演化成就的?抑或是上天预先安排的?对此,史观不同,会有不同的解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恰似一场异彩纷呈的大戏,千变万化,跌宕起伏,却又扑朔迷离。然而,静而观之,变化莫测的剧情中却又暗示出大戏的结局,智者借此可窥见到个中的种种玄机。

多民族共创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多重整合而渐次形成的国度。远至先秦,先有诸夏,东夷人灭夏建商,周族灭商后,又将周文化带到中原地区。其后,又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民族融入中原汉地,经周初的封建与制礼作乐及春秋战国之民族融合,华夏族渐次形成,进入汉时便形成了汉民族。步入唐代,伴随着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又有了唐人之称谓。此后,中华大地便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存的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度。

由于民族融合导致文化共创、文化共享,因而也就规制了中华文化非单一民族之多元属性。这一属性却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结构体系等,不会因为外族入侵而被改变、被异化;恰恰相反,入侵的外族文化却会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元朝、清朝便是典型例子。

文化似水,具流动属性,会因势自然流动,其流动规则是单向自高向低而动。在华夏文化流动(与他文化交流)过程中,即使与他文化有互补、融合,一般是在不改变其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所以一贯不变,是由其博大、高远、深邃的性质所决定的。例如,没有因为佛教的传入而导致儒、道思想变异或消失。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异文化一般只有两种选择:或被其同化,成为其一部分;或仿之效之,进而创造出亚文化来。元、清等为前者,日、韩等为后者。

政治学家鲁伯特・爱默生(Rupert Emerson)将国家认同定义为:一群感觉自己是一个国家的人。这一定义将国家视为一个凝聚整体,其依托的就是文化。

目前,中国一些民族尚保有自民族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多民族共创的共有财富,也是多民族共存的文化基础。换言之,诸多民族之所以能聚于一国,就是因为有史上共创、共享的文化存在。

神传文化 半神文化

中华文明是神传文化,上古的圣人、圣王半神半人,具有天赋异禀,超凡的大能。图为〈轩辕问道图〉(局部),描绘黄帝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亦可称其为两个概念:“神传文化”与“半神文化”。这两个概念虽然极为重要,却在以往的文化论中罕有提及。

一言以蔽之,“神传文化”就是神传给人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即神传文化。“半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半神性质的文化。“神传文化”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半神文化”则诠释了其文化性质。

各民族的文化源头皆为神话传说,中国亦然。自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三皇五帝开始开创中国文化,河出图、洛出书,神龟与龙马送来文化种子,而易、字、数、历等的诞生,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获得神启而成。因此,这种或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上天的文化,确切地说,即是“神传文化”;她体现于两个层级,一是来源,二是内容。

“神传文化”与“半神文化”的关系是:“半神文化”一定源于神传,“神传文化”中包含“半神文化”。

在“神传文化”“半神文化”框架内,关于“修炼”的理论、践行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皆是,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正因为“神传文化”、“半神文化”、“修炼文化”的存在,使中国传统文化显得更为高深、更加独特。

中国正史中有不少关于神鬼的记载。(大纪元)

一部写好的剧本

关于研究历史的目的,飞天大学章天亮教授认为有四个。其一,研究历史本来是什么样。其二,研究历史为什么这样。其三,为了从历史中提取一种智慧或者一种精神。其四,研究历史这样是为什么。(章天亮《中华文明史》)

第四为章教授个人观点。他释道:“研究历史不仅要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更要研究这件事是为未来发生的事做什么样的铺垫”,“历史的发展其实是有安排的”。也就是探究为什么如此安排历史,其目的何在,要达到怎样的结果。

历史观受制于世界观,章教授之所以做出这等判断,固然是基于他有神论思想,是建立在其信仰基础之上的。那麽,究竟是谁安排了历史呢?他认为是比人类智慧更高的生命——神安排了历史,也造就了人。这一判断,也是对“神传文化”的一种诠释。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柏拉图最早提出的,这一人生三问,被称为哲学三大终极问题。对此,无神论者一派茫然,而对有神论者来说,则了然于胸。耶稣曾说:“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约翰福音》)

众所周知,关于人类起源,最主要有两种学说:一是进化论,二是神创论。二者针锋相对,进化论学说立足于物质层面,否定神的存在;且相信和推崇进化论者大多为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而神创论的基础自然是有神论。因此,二者基点不同,宇宙观不同,不在同一维度,其主张相悖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跳出人类的四维空间,能在更高维度审视宇宙、生命,孰高孰低,孰是孰非,该是毋庸赘言的。

进化论宣称人是进化而来,但无论从考证科学,还是从概率论角度看,此说都是不能成立的假说,实为谬论。并且,其论点论据等,在古籍中见不到任何可为其背书的相关记述。进化论虽漏洞百出,却被恩格斯捧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并愚弄、祸害天下至今。

史前人类文明的遗迹不断冲击着达尔文的进化论。(大纪元制图,取材于公有领域)

关于神造人,在犹太教、基督教等经典中都有明确记载,例如在《圣经·创世纪》中写道:神创造天地。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耶和华神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名叫亚当。在其他文明中,也都有类似记载或传说,神用泥土造了人。

如果是神创造了宇宙,造就了人类,并安排了历史,那麽神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要达到何等目的?中华文明能五千年一脉相承,绵延不断,这是否是上天的眷顾与选择呢?这些,都是极为尖锐而深刻的话题,我们不妨尝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觅线索,搜集证据,获取答案。@*#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