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洪传——唐太宗与唐三藏的故事

文:田云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带着佛学典籍从印度返回长安,举国为之震动。神韵艺术团2010年的舞剧《佛法洪传》以此为素材,再现当年官民相迎的景象。(神韵作品网站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45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历尽艰辛,降妖除魔,史实与神话成就了经典《西游记》。在真实生活中,玄奘法师远赴印度的经历闻名中外,唐太宗对其推崇赞赏有加,写下佛法在中原的一段佳话。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经过三年艰苦跋涉,行五万里路程,到达天竺(今印度),潜心学佛寻道。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法师带着657部佛学典籍返回长安,举国为之震动。

唐太宗有感于玄奘的壮举,谓之“胜朝盛事”,敕命其于长安弘福寺开办译场,专门翻译梵经,并请他记录西行见闻。公元646年,玄奘在弟子辩机的协助下完成了名著《大唐西域记》。在返国后的十九年内,玄奘译出经论1,335卷,共计130余万字,为佛教在东土的传扬做出了重大贡献。

神韵艺术团2010年制作的舞剧《佛法洪传》正是以此为素材,并加以艺术化的演绎。

丽日晴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风尘仆仆,终于来到长安城外。城内,大批官员和百姓在街头击鼓起舞,满怀敬意恭迎佛法。太宗李世民步出宫门,亲迎玄奘,满目赞许与慰问。唐僧师徒将一卷卷佛经分与众人,天子与黎民手持经卷,庄严与喜悦溢满京城。

这一剧目凸显唐代社会礼佛的气象。大唐海纳百川,展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与包容,儒、释、道三教都呈鼎盛。正教的传播对于维系道德、促进国家繁荣和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玄奘法师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曾上表请皇帝为所译经文做序。唐太宗欣然应允,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以示表彰。玄奘以此为荣,再上表谢恩。后来,弘福寺的高僧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将此序刻制成碑文,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

这篇《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

太宗文学造诣精深,所著《圣教序》以凝炼、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的参悟和敬重及对玄奘的嘉许,文采飞扬,意味深长。

序文描述玄奘的历险:“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

太宗释佛理,更显高妙:从大处说,佛道遍布宇宙,从细小来看,它体现在一丝一毫。佛道主张不生不灭,历经千劫之久远而不衰。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传送着无数的幸福持续至今。佛理神妙高深,遵循它,却不知道它的边际。佛法深邃、了却烦恼,想要探究它却无法溯源。(原文:“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则莫测其源。”

太宗将佛理喻为“慈云”,赞其引来滋润的“法雨”,使得“苍生罪而还福”。太宗还写道:“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意思是说:因此懂得了做恶将会随业报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会凭着佛缘而升入天堂。之所以有升有坠,只在于个人的所作所为。

玄奘法师的出现为华夏再添神奇,而唐太宗对于宗教信仰的开阔气度及其对佛道的深刻认知则令人叹服。深晓因果轮回,鼓励官民积善避恶,“千古一帝”开创大唐盛世,垂范后代。如此灿烂的历史篇章在舞台上得以生动展现,值得称道。

神韵艺术团每年推出一套全新节目,从音乐、舞蹈、歌曲、色彩、服饰、布景等多方面演绎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令人大开眼界。神韵作品以历史为依托,短小的节目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立意高远,增广见闻。

目前,在神韵作品网站上,您可以观看60多个神韵早期精品,其中不少表现了古代的修炼传统,呈现了神佛世界的美好,在精神信仰方面引人思索。除《佛法洪传》以外,取材于《西游记》的还有《金猴智收猪八戒》、《智收沙和尚》等故事,每个剧目都妙趣横生,广受好评。

欢迎了解更多:
IG: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责任编辑:高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神韵作品网站发布的小歌剧。(神韵作品提供)
    享誉全球的美国神韵艺术团日前推出“神韵作品”网站,为观众提供一个流媒体平台,让你可以随时随地欣赏神韵艺术家们的顶级作品以及其它丰富而独特的节目内容。
  • 《神韵作品》网站截屏(大纪元)
    《神韵作品》是一方净土,送来阵阵清风。这里,绽放着传统艺术之美——中国古典舞的优雅翩跹、中西合璧之原创音乐的悠扬灵动,还有“身带手、胯带腿”的舞蹈绝技以及失传已久的美声唱法。多少琦丽与奥秘荟萃,引人赞叹。这里,洋溢着复兴传统的热忱与坚毅,揭示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真相,给你希望和光明。
  • 您想在网上观看神韵历年的舞蹈吗?您想随时随地聆听神韵的美妙音乐吗?特别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到现场看演出的全球观众来说,现在有一个特大好消息——神韵推出线上影音平台啦!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