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钥】古人常说早慧不寿 原来是重返仙班

作者﹕泰源整理
优昙婆罗花是仙界奇花。(全景林/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009
【字号】    
   标签: tags:

从前有位翰林戴公奉命往西秦督察学政,科举考试时打开试院大门,按名册唱点考生名字。有一个七岁童子叫章节,髻上缠着红丝,脸白净光洁如玉,提着笔袋登上台阶来接考卷。戴公藐视他幼小,说:“咄!试院是比赛文章的地方,并非孩童跳荡玩乐的场所。你来此干什么?”章节作揖对答道:“童子无知,有志见见世面。”戴公说:“你能作文么?如果交上白卷,将要打板子惩罚你。”章节说:“虽然不敢说稳夺锦标,但也未必就受惩罚。”

戴公以为他在说大话,询问学宫先生,先生答道:“此儿素有神童的美誉。他的父亲名九如,久困童子试而未成秀才。”戴公怀疑是九如携来,考试时将用余力替儿子代笔。为了杜绝弊端,戴公招呼随从把章节与其他考生分开,送交内庭各位老幕僚看管。

等到再点名时,在鱼贯的考生中果然有个章九如,年过四十,朴野颓唐,是个平庸的村学究而已。戴公问:“章节是你儿子么?”九如答:“是的。”戴公又问:“如此幼龄,强要他来此做什么?如果你代儿子作弊被戳穿,法律不会宽容你。”九如答应“是是”而退去。

试院大门关闭后,戴公高坐在公堂上,过了中午,返回内庭察看。刚跨过门槛,就听见孩童喧闹笑声,还有诸老先生辩论声,而那七龄童章节脱了帽子露出头,就在床上翻筋斗取乐。

戴公进屋呵斥,章节恐惧敬畏,慢慢起身端整了衣帽,侍立着听取教训。戴公笑道:“我本来就知道你是不会写文章的。大阳已经移过八砖,你不在构思而在喧闹,此地难道是三家村(注:指人很少的农村,因为人少所以肯定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更少)的村学堂吗?”章节说:“没有接到试卷,从何写起?”戴公顿时醒悟,自己也不禁捧腹而笑。询问幕僚道:“这童儿本领怎么样?”大家都说:“聪敏得很,只是顽皮不听指挥。可是书读得很熟,百次提都不会答错一次。”

戴公于是给他题纸,给他小桌椅,让他坐下,还给他准备果品糕点给他吃。章节见题后略略皱了皱眉头,就飞笔不停地写起来,像预先构思好似的,洋洋洒洒,写得行行出色。写完后跪着呈交上考卷,说:“童子章节,惭愧没有如椽大笔,姑且写成急就文章。实在由于时间已近黄昏,不过为了免于交白卷罢了。”戴公接过阅读,多次拍手称好。

正巧墙上黏贴着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墨帖本,戴公拈出其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句,叫章节对对子。章节立刻搬用《西厢记》中句子说:“怕你不雕虫篆刻,断简残编。”诸老先生听了,无不叫绝。戴公佯装怒容说:“孩童也读《西厢记》么?”于是就以此为句,出上联道:“童子读《西厢》”,章节随口对出下联道:“大人应东井(注:东井是古代天宫二十八星宿之一)”。戴公听了怒气全消,又指着庭院中树说“老树千年”,章节对道“香昙一现”,戴公听后担心这句话是不祥之兆,可是心里非常欣赏他的敏慧。正在这时,左右的人点上蜡烛,章节将离开,戴公抚着他的背说:“好自为之,一领秀才青衫对你来说太容易了。”

章节忽然面色凄惨悲戚,跪倒在地泪如雨下,叩头叩得崩崩响,极力推辞戴公让他考取秀才的盛情。戴公大为惊讶,问:“你既然志向高尚不把秀才放在眼里,那又何必辛辛苦苦来此一趟?”章节哭泣道:“童子有苦衷不敢说,说了定会被怪罪。”戴公说:“你只管说,不必害怕。”章节说,“我父亲被童子试所困已很多年了,这次我之所以来参加考试,原打算替父亲代笔。不料被隔离,而且先获得成功。而我父亲此科当然就没有希望了,那么下科又怎能有什么作为呢?请求大人录取我父亲,除我的名,转移的恩德,终生不忘。”

戴公吩咐把九如的考卷取来,却是荒率之作,与章节的文章相比较真有天壤之别。因而把九如文章给章节看,说:“你父亲的文章这么差,我有什么办法?”章节只是不停地叩头。

戴公嘉许他的志向,怜悯他的孝心,赞赏他的才华,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说:“我鉴别文章优劣自信很高明,这次为你而暂受委屈。然而你下科考试必然报捷,鸿飞青云为时不远了。”章节欢呼跳跃再拜而出。

第二天清晨张榜揭晓,第一名是章节还,也是个俊才;九如则勉强附在末尾。戴公督学完毕,将启程回京,秀才都前来送行,九如也带儿子章节拜倒在戴公车下。戴公对九如说:“你被录取,是你儿子赠送的。乌鸦巢里出凤凰,难道说是天生的贵种吗?”又询问章节道:“这次考试的头名章节还是你的同宗吗?”章节答道:“是同宗。”戴公说:“我走了,何不送我一副对子,上联是:章节,章节还。”章节应声对下联道:“吕蒙,吕蒙正。”戴公看着学宫诸位先生说:“能不把这孩子当作无价宝吗?”接着解下衣襟下的珮玉送给章节,说:“你只要自己珍重,明年的现在当把秀才还给你,这块珮玉就是今后的凭据。”章节感激涕零,鸣咽惆怅,直看到戴公车影遥远,才跟随父亲回家。

半年过去了,戴公忽然梦见章节手持昙花飘飘悠悠前来道谢,口里吟诵一首绝句道:
我身本是昙婆罗[1],
托根种植在瑶岛。
来到人世偿宿债,
归来昙花依旧好。
(原诗:身本优钵罗,托身植瑶岛。入世偿宿逋,昙花依旧好。)

等到戴公重新来到西秦,急于想见章节,却踪迹全无。惊问学宫先生,先生叫章九如自己说。九如双泪涌流,抽咽着答道:“章节儿自从受您指教后,归家不久却因出痘而悲惨夭殇。弥留时紧紧抱住您赐与的玉珮,后来就用玉珮殉葬。”戴公惊讶惋惜无比。九如又说:“孩子降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个老和尚亲手赠送昙花,醒来就生了他,也是命中注定不长寿啊。”戴公一下子明白过来,才悟到昔日的对联下句“香昙一现”是个预兆,后来的梦是他离开尘世重返仙班了。

注释[1] :昙婆罗,也就是优钵罗、优昙钵,音译又作乌昙婆罗、优昙婆罗、乌昙萝,或称优昙、乌昙。一译青莲花,是佛国圣花,仙界奇花。@*

资料来源:《夜雨秋灯录》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