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之《滁州西涧》

作者:纤纤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闲静(彩墨)。70×70cm。(图片来源:徐明义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朝诗人的这首《滁州西涧》被认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风景诗。读起来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全诗共二十八个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起句一个“独”字道出诗人的偏爱,也道出诗人的志向。很多名人大都是喜欢梅兰竹菊,才是高雅的表现。而诗人却偏偏喜欢山涧边的幽草。而后句的“上有黄鹂深树鸣”,自然是站在“幽草”的基点上看问题,每天可以听到那自由的黄鹂鸟的歌声,岂不悠哉。这是此句表面的意思。而内涵当然是自己的一种对生活的向往。“幽草”是与世无争的,可以欣赏到自由歌声的。诗人向往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此句是写春天起潮天空下着急雨。荒野外负责摆渡的人离开了,只有一艘小船被水冲得横了过来。而内涵却与诗人的生活有关。如果在朝堂之上,那风雨就是指的一场政变或者是一场大的变革,那么预示的就是有人罢官或遭贬甚至失去生命。可是野外的这场风雨却只是小船被吹横而已。

诗人见惯了官场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当看到那自由自在的“幽草”时,自然是有一番感慨的。因此有感而发,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才是此诗的关键所在。

当年的李白也曾厌倦了官场,而寄情山水云游天下。陶渊明更是隐居山林。名和利是人最看重的,有人一生为之而乐而忧。或许有一天会发现,放下名利、至少看淡名利,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就像这山涧边的“幽草”一般,虽然没有“梅兰竹菊”那么有名气,却过着与世无争的世外生活。听着美丽的黄鹂鸟的歌声,每天又看着那人来人往的渡江之人的百态,才明白了自己生活的惬意。

无争才是幸福,无名不被所累,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生活。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预言家邵雍的诗大都是带有禅意的,一般的诗人写诗是写心情,而邵雍的诗却是写禅意,一直很难用语言说清的意境。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