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app- 线上博彩全攻略

【人生之钥】妻说出夫左脚心有黑痣 失散多年夫妻团圆

作者﹕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664
【字号】    
   标签: tags: ,

后汉时期,会稽余姚人黄昌,字圣真,出身原本低微贫贱。由于黄昌家靠近学校,他多次见到众儒生修习学校中的礼仪,因而喜欢上了学习,就到学校学习经典。他熟悉公文法令,所以到郡府担任决曹。刺史巡视州内郡县,见到黄昌时很是惊奇,将他召为从事。

后来黄昌被授任宛县县令。黄昌治理政事时崇尚严厉威猛,喜欢举发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在朝廷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时,黄昌晋升为蜀郡太守。原先的太守李根年纪老大,政事悖乱,不少百姓遭受侵凌冤枉。黄昌一到任,来诉讼的官吏百姓有七百多人,黄昌将案件全部处理判决,无不合情合理。黄昌秘密抓到一个盗贼首领,强迫他一一说出各县中强横残暴者的姓名住址,而后分派人马出其不意前去讨捕,没有一个人漏网逃脱。那些素来作恶、奸猾异常的人,都逃往其它地方去了。

起初,黄昌在州府担任文书的佐吏时,他的妻子回娘家探视父母,遇上坏人被掳掠,接着辗转流浪到蜀郡,做了别人的妻子,并生了孩子。

二十多年后,当黄昌为蜀郡太守时,一天,一位妇女因儿子犯了法,她就亲自找黄昌申诉。黄昌感觉她不像蜀都人,就询问她从哪儿来。她回答说:“我原是会稽余姚戴次公的女儿,州府主管文书的佐吏黄昌的妻子。一次在我回娘家的途中被坏人掳掠,就流落到了这个地方。”

黄昌听了大吃一惊,将她叫到跟前仔细详问:“你凭什么说你认识黄昌呢?”她回答说:“黄昌的左脚心有颗黑痣,他经常说这是吉相,自己可以做二千石的官。”

黄昌就伸出脚给她看,两人相抱大哭。黄昌把妻子迎回家中,两人重作夫妻。

又有一例:明朝时,福建南安地区有一姓萧的人,年少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亲,孤独无依靠。后来娶了同村陈氏,住在陈氏叔父家中。陈氏叔父横暴凶狠,心存私念,经常辱骂萧某夫妇,还想卖掉他们以节省生活费用。一次,萧某因事与他发生争执,结果被他用斧子砍伤了左臂,鲜血流满了衣袖。

萧某自知不能再在这里住下去了,就与妻子告别,逃往外地。临行时,萧某将染了血的衣袖割成两半,把一半交给妻子保存,作为日后两人相逢的凭证。

萧某去到了襄阳,到处漂泊流浪,靠着制盆、制桶的工技糊口为生。他有时也想回家,但因不满其姻家叔父的暴虐而忿怒,久而久之,便放下了回家的念头。

陈氏在丈夫萧某离去后,毁坏了自己面容以保存贞守,靠着针线活维持生计。当初萧某逃往外地时,她已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后来生下了个男孩,孩子渐渐长大。由于叔父的阻扰,不让他读书,陈氏就亲自教他识字读书,或让他偷听邻家孩子的塾师讲课。

这孩儿很争气,学习十分刻苦努力,视苦如乐,终于在二十一岁时由州县荐举而考中了进士,起初担任某县县令,嘉靖壬午年,擢升为参议,在荆州建立衙门。但因早年失父的缘故,他经常独自闷闷不乐,曾想辞掉官职,云游各方去寻找父亲。

有一年夏天,他母亲隔着窗帘看见堂下的一个请来干活的制器匠,他光着胳膊在工作,上臂露出一条伤痕。陈氏心中疑惑,就叫童仆去问工匠是何处人?工匠回答说是南安人,而且讲述了为躲避叔父的嫌弃,而离开妻子出走的原因。陈氏听到后,便亲自出来问他:“你的沾血衣袖在哪里?”工匠大吃一惊,说:“太夫人如何知道此事?”当即拿出当年一分为二的染血的衣袖出来,与太夫人所藏的衣袖相比,两块合而为一。于是当堂大哭,夫妻相认。

陈氏也派人将儿子叫回来,对他说:“这位工匠就是你的父亲。”儿子慌忙退后,跪拜在父亲膝下。儿子于是替父亲沐浴更衣,摆设酒宴,庆祝一家重逢。一家人团聚亦是天意作合,皇天不负苦心守节之人;全城百姓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满城为之欢欣。

资料来源:《后汉书·黄昌传》、《耳谈》
@*#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