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内塞别墅:中世纪堡垒改造的文艺复兴别墅

1504年,未来的教宗(保禄三世)、时任红衣主教的亚历山大‧法尔内塞(Alessandro Farnese)在距离意大利罗马西北处50英里的卡普拉罗拉(Caprarola)建了一座城堡。原先规划为一座坚固的堡垒,用以抵御敌人的入侵,不过防御工事没有完工,工程就停顿了。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这座遗址才被亚历山大的孙子赋予了新的生命。
当时,法尔内塞家族由于教宗的更替而失宠,因此想搬到稍微远离罗马的卡普拉罗拉,将原本的堡垒重新设计为一座有着花园的度假别墅,在那里寻求平静的生活。这就是今天的法尔内塞别墅(Villa Farnese),又称卡普拉罗拉别墅。
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师贾科莫‧达‧维尼奥拉(Giacomo da Vignola)受托替别墅进行改建设计,他在此之前曾在罗马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工程,像是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殿(St. Peter’s Basilica)。
这座别墅位在一座火山山脉的顶部,将其铲平作为地基,因此比周围城镇的房子都要高出许多。小镇的主要道路一路向上通往气派的别墅入口,从一座曲型的双楼梯开始,通往前庭,然后再经过一座双楼梯,便能抵达别墅的主建筑了。
建筑物的正立面有着气派厚重的大拱门。两侧突出的棱堡平台更加凸显了入口的气势,上面原先是设计用来放置武器以增强防御。五扇拱形窗户构成了正立面的主视觉,里面对应的是一座大厅,称为大力神室(Room of Hercules),在那里可以直接俯视底下的城镇。

别墅建筑基本上由外层的五角形立面和内部圆柱形的庭院组成。总共有五层楼,主要的房间都在较低的楼层,面向中庭。法尔内塞家族自己使用的套间则位于中间楼层,可以俯视整座中庭,在建筑物的背面则有直通花园的通道。
中央圆形中庭的存在感非常强烈,因为这里是所有房间出口的焦点,房间和中庭之间有两层拱廊作为连接。这样圆拱型的开口在中庭内部营造出一种流动的韵律。下层有着较厚重的承重墙,而上层则为成对的爱奥尼柱(Ionic columns),垂直向上延伸至天空。
中庭的直径约为21英尺,和高度相同,站在其中便会感受到这个高度和宽度比例相当舒适。围塑出的圆形天空,在古代的拉丁文称之为“眼”,构成了古人对天堂的想望。


在建筑物内部,圆柱形的国王楼梯(Scala Regia)连接着较高的楼层,两侧有成对的多立克柱(doric columns)和壁画。随着楼梯螺旋而上的壁画由安东尼奥‧坦佩斯塔(Antonio Tempesta)所绘制,向访客展示着红衣主教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的美德。

气派的石造楼梯,墙面妆点着意大利和弗拉芒风格(Flemish styles)的壁画,提供了迷人的风景画和富有想像力的景观。楼梯带领着访客来到中庭的第二层楼拱廊,连接到大力神室、小礼拜堂和法尔内塞家族成员的套间。楼梯间的亮点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圆顶,有着安东尼奥‧坦佩斯塔绘制的壁画。正中央是法尔内塞家族的徽章,周围围绕着寓言故事的图画。


大力神室是别墅内部的大餐厅,有着细致的壁画,描述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经意间在当地创造了维科湖(lake of Vico)的传说。这间房间的尽头有着一座石窟喷泉,周围围绕着小天使和一幅马赛克拼成的城镇景观。在这里可以听到轻柔的水声在房间里回荡。

法尔内塞事迹室(Sala dei Fasti Farnesiani)记载着法尔内塞家族的壮举和重要事迹,包含建立奥尔贝泰洛市镇(Orbetello)、替奥尔维耶托市(Orvieto)抵御外敌的入侵。这些壁画也展示了法尔内塞家族在教会中所担任的领导角色。

花园为这座堡垒造型的别墅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进入花园的方式很特别,两座吊桥从别墅套间出发,从空中跨越护城河通往花园内部。花园也延续了建筑物背面的文艺复兴风格,遵循着古典建筑的秩序和美学。这些花园有一条小路沿着山顶通往秘密花园(giardino segreto),以及一间避暑小屋,又称为娱乐小屋。
在花园深处,百合喷泉(Fountain of the Lilly)位在水阶梯的底部,流水从阶梯中央的渠道缓缓流入石造的水塘。经过一系列的水池后,水又再向下喷入一座喷泉水阶,从避暑小屋向下一直流到底下的法式花台。这里的露台是由头像方形石柱和柏树围塑而成。

避暑小屋在夏季期间经常会用到。这座花园小屋包含了两座凉廊,分别在房子的两侧,是相当受欢迎的用餐场所,在此可以享受令人愉悦的花园景致。

作者简介: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是一名建筑摄影师、设计师,也是Cartio的创始人,致力于推广古典建筑。
原文Villa Farnese: A Safe Haven With a Secret Garde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