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06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侯骏霖台湾台北报导)面对KY公司暴雷争议不断,立委认为,缺乏实地查核机制是关键所在。金管会23日指出,目前已强化相关监理机制,包括第二季财报须经会计师查核、订定银行函证查核实务指引、实地抽检等机制,后续将密切观察KY公司的状况,并兼顾市场竞争力与投资人权益保障。
继康友-KY在2020年8月爆发股价崩盘,淘帝、VHQ、英瑞、与凯羿等来台做第一上市柜的外国企业(KY公司)也接连出现股价暴跌等问题,严重侵害投资人权益。民众党立委张其禄认为,KY公司有71.8%在中国营运,金管会恐无力查核。
对此,金管会证期局副局长蔡丽玲回应,有关稽查方面,会计师查核营运主体在中国大陆的KY公司时,查核方式除了与当地联盟所合作外,也可以自行申请临时审计证至当地执行查核。
蔡丽玲强调,目前要求出具的查核报告,不可以提到其他会计师的查核工作。换句话说,最终查核责任必须由台湾会计师全部承担,对KY公司财报的查核品质,原先就有相关的控管机制。
针对之前KY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后,金管会也采取强化措施,例如KY公司第二季财报原先只需核阅,现在规定必须要经过会计师查核签证。同时,金管会也督导证交所订定银行函证的查核实务指引,针对在证交所、柜买中心挂牌的KY公司,必须要持续与签证会计师保持联络。
此外,在实地抽检、审阅KY公司财报时,会计师可调阅工作底稿来了解,抽查频率平均一年会抽查一次,频率比起一般上市柜公司要高。蔡丽玲表示,金管会也会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提高KY公司的案件抽查,借此提升会计师查核的审计品质。
根据金管会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KY公司合计有108家,包括上市77家、上柜31家,同时KY公司配发给投资人的现金股利已超过2,000亿元,对台湾资本市场仍有一定贡献度。
蔡丽玲也指出,当初开放外国企业来台上市、上柜,就注意到外国公司主要营运据点在国外的特殊性。因此,金管会督导证交所、柜买中心进行相关监理机制,借重会计师、承销商等专家来查核与辅导,并配合陆委会两岸政策,依照经济部对于陆资投资规范,订定相关陆资管控机制。
金管会已就强化公司治理职能、加强专家监督职能、提高市场监理程度、投资人保护等四大面向,订定许多监理强化措施。
举例来说,金管会要求KY公司的台湾籍董事比重必须提高,KY公司如有募集资金,也要将募来的钱存放至台资银行中。
此外,蔡丽玲表示,配合相关制度的调整,金管会也修正规定,包括外国发行人募集发行有价证券处理准则等法规,让企业有所遵循,预计很快就会正式发布;金管会针对KY公司监理已采取强化措施,后续将密切观察KY公司的状况,并兼顾市场竞争力与投资人权益保障。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