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二)

文: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 翻译:文青衿
拉斐尔的作品《前往各各他的游行》(Procession to Calvary)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04
【字号】    

上文:《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一)

(前文回顾:拉斐尔出生在一个画师家庭,自小受到艺术熏陶,后被父亲送往佩鲁贾拜师学艺。在那里,拉斐尔的艺术修为迅速提升,很快与老师的画作难分伯仲。随后,拉斐尔去佛罗伦萨学习达芬奇等更多大师的绘画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画风,并结识了当地很多艺术名流,也以画作表达谢意、祝福。)

返家乡乌尔比诺

完成这些作品后不久,拉斐尔被迫离开佛罗伦萨,返回家乡乌尔比诺(处理家中事务)。由于父母早年双双离世(译注:拉斐尔8岁时母亲过世,11岁时父亲去世),所有事务乱成一团。在乌尔比诺停留期间,拉斐尔为时任佛罗伦萨驻军卫队长圭多巴尔多‧达‧蒙特菲尔特罗(Guidobaldo da Montefeltro)画了两幅圣母图。拉斐尔采用了新画风(他的第二种风格),画作不大,但非常精美。后由乌尔比诺公爵圭多巴尔多(Guidobaldo, Duke of Urbino)所收藏。

他还为这位乌尔比诺公爵画了一幅基督在公园祈祷的小型画,三位使徒在离他稍远处熟睡。这幅画异常精美,在微型画中无可超越。乌尔比诺公爵法兰西斯科‧玛瑞亚(Francesco Maria)将画作保存了多年,之后由他的妻子莱昂诺拉公爵夫人(Signora Leonora)赠送给威尼斯人唐‧保罗‧朱丝蒂尼雅诺(Don Paolo Giustiniano)和唐‧皮特罗‧基里尼罗(Don Pietro Quirini),他们是卡尔马多利圣地(Hermitage of Camaldoli)的隐修士。因是拉斐尔的作品,他们把画作奉为文物与珍宝,同时也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公爵夫人,就把画作收藏于该修道院院长的房间,这便是当时这幅画能享有的最高礼遇了。

回到佩鲁贾

完成这些作品,又处理完家中事务,拉斐尔回到了佩鲁贾,在那里他为侍主修道士教堂( Church of the Servite Friars)的阿赛迪小礼拜堂(Chapel of the Ansidei)绘制了面板画,其中画有圣母、施洗者圣约翰(S. John the Baptist)和圣尼古拉斯(S. Nicholas)。

在佩鲁贾卡玛耳多利的小修道会(Order of Camaldoli),他创作了湿壁画《光辉荣耀中的基督》(Christ in Glory),描绘了升入天国、神显的基督,天父和环绕的天使,以及六位落座的圣贤——圣本尼迪克(S. Benedict)、圣罗慕道(S. Romualdo)、圣劳伦斯(S. Laurence)、圣杰罗姆(S. Jerome)、圣毛罗(S. Mauro)和圣普拉西多(S. Placido) 。拉斐尔在这幅当时被公认最美的湿壁画作品上,用大而清晰的字母署了名。

在佩鲁贾,他接受了帕多瓦圣安东尼修女会(S. Anthony of Padua)的委任,画了一幅圣母的面板画,年幼的耶稣基督穿戴整齐地坐在母亲腿上(正如纯朴可敬的修女之所愿);他还给画中的两位圣女绘以最甜美可爱的表情,以最美丽的头饰装扮,这在当时极为少见。在面板画上方的半月面板上,他画了一个庄严慈爱的圣父,祭坛的前部下方绘有三个场景,分别是基督在花园祈祷、背负十字架(一些士兵用力拖动十字架的画面最为生动),以及耶稣的圣体躺在圣母膝上。作品精妙、虔诚,让修女肃然起敬,令画家赞不绝口。

在佩鲁贾,拉斐尔接受帕多瓦圣安东尼修女会的委任,大约于1504年创作的面板画:《圣母、基督及圣徒》(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Saints),科隆纳祭坛画。(公有领域)
《花园中的痛苦》(Agony in the Garden)。拉斐尔接受帕多瓦圣安东尼修女会的委托创作的作品,是祭坛前部的三幅场景画之一。(公有领域)
《前往各各他的游行》(Procession to Calvary),拉斐尔接受帕多瓦圣安东尼修女会的委托创作的作品,是祭坛前部的三幅场景画之一。(公有领域)
《圣殇》(Pietà),拉斐尔接受帕多瓦圣安东尼修女会的委托创作的作品,是祭坛前部的三幅场景画之一。(公有领域)

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拉斐尔到了佛罗伦萨,见识了颇多出于大家之手的绘画作品后,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他的风格、提升了他的艺术修为。相比起来,他以前的画风有如出自他人之手,远不如新风格纯熟。

拉斐尔离开佩鲁贾之前,阿塔兰塔‧巴廖尼夫人(Madonna Atalanta Baglioni)恳请他为圣方济(the Church of S. Francesco)的小礼拜堂画一幅面板画;但因时间关系,拉斐尔无法如其所愿,所以他向巴廖尼夫人承诺,等他从佛罗伦萨回来,无论多忙,都不再辜负她。

再入佛罗伦萨

就这样,拉斐尔再次来到了佛罗伦萨,在那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刻苦钻研艺术。百忙之中他仍不忘为圣方济教堂小礼拜堂的面板画制作草图,打算一有机会就如约付诸实施。

那段时日,商人阿诺罗‧多尼(Agnolo Doni)也住在佛罗伦萨,他请拉斐尔为自己和妻子画像。阿诺罗在其它事情上精打细算,却乐意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上破费(当然他也是尽量节省),因为艺术带给他巨大的快乐。

图为拉斐尔的作品《阿诺罗‧多尼》。此画及《玛德莱娜‧多尼》(Porträt der Maddalena Doni)是拉斐尔约于1506年为一对新婚夫妇绘制的肖像画。这一时期,拉斐尔正深入研究达芬奇的绘画艺术,特别是多尼夫人这幅,非常接近《蒙娜丽莎》。拉斐尔在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新画风:较达芬奇的画作而言,他的画整体更为宁静、平衡,背景不会喧宾夺主。这幅作品标志着拉斐尔在艺术上走向成熟。(公有领域)
图为拉斐尔的作品《玛德莱娜‧多尼》(Porträt der Maddalena Doni)。(公有领域)

拉斐尔绘制的这两幅肖像作品保存于阿诺罗之子乔凡‧巴蒂斯塔(Giovan Battista)美丽舒适的宅邸,房子是阿格诺罗亲建的,位于佛罗伦萨阿贝尔蒂广场附近的丁托里大街(Corso de’ Tintori)。【译注:画作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Uffizi Museum)】

《卡尼贾尼圣母》

拉斐尔还为多梅尼可‧卡尼贾尼(Domenico Canigiani)绘制了一幅圣母图,描绘了圣婴耶稣欢迎圣女伊丽莎白带来小约翰时的场景。画面定格在伊丽莎白抱着小约翰(见耶稣)的霎那,她单手将小约翰揽住,(脸却向上)以最生动的表情注视着圣约瑟夫,后者双手拄着法杖站着,扭头俯看她,似乎在赞美上帝的伟大,惊叹她如此年长,竟有如此年幼的孩子。

《卡尼贾尼神圣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 )也叫《卡尼贾尼圣母》(Canigiani Madonna)是拉斐尔于1507─1508年创作的木版油画。眼神、表情、动作等生动细腻地勾画了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活动。现由德国慕尼克古画陈列馆(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公有领域)

看到画面中这对年幼的堂兄弟亲密接触,所有人都会赞叹他们的情谊和对彼此的敬重;而人物头部、手、脚更是勾画得栩栩如生,每一抹色彩都如鲜活逼真的血肉之躯,不像出自艺术大师的色彩画就。这幅杰作后由多梅尼可‧卡尼贾尼的继承人收藏。【译注:现由德国慕尼克古画陈列馆(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

拉斐尔——这位不同凡响的画家,在佛罗伦萨还学习了马萨乔(Masaccio)的旧作。当拉斐尔看到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造就,便更为刻苦地钻研绘画艺术,因而实现了在艺术和技法上的惊人突破。

拉菲尔在佛罗伦萨时,还与圣马可修道院(S.Marco)的修士画家巴托洛米奥(Fra Bartolommeo di San Marco)关系亲密。拉斐尔很欣赏他的绘画用色,便不遗余力地模仿。作为回报,拉斐尔教给巴托洛米奥透视的原则,直到那时,修士对此从未注意过。

《卸下圣体》

但就在他们二人的友谊渐入佳境之时,拉斐尔被召回了佩鲁贾。在那里他首先履行了他对阿塔兰塔‧巴廖尼夫人尼夫人的承诺——为圣法兰西斯科教堂作画。

我们前面讲到,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期间已绘制了草图。这幅画的画面极为神圣,描绘了基督的圣体从十字架上卸下后被带到墓地,圣体看上去鲜活又充满慈爱,让这幅画看起来就如刚刚发生一般。

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拉斐尔想像了耶稣最亲近的和爱之至深的亲属在安葬最心爱的人之时所感受到的悲恸。而整个家庭的幸福、荣誉和福祉都取决于将要长眠的基督。画面中,圣母已经晕厥,所有人物都在暗自哭泣,特别是圣约翰,他双手合十,低垂着头,即使最坚强的心(看到此景)都会为此动容。

这幅画所表现出的认真、仁爱、艺术性与优雅,无论谁看到都会赞叹不已:为人物的气质风采、衣饰的美丽逼真……简而言之,为画面每一细节所展现的至高无上的卓越而惊叹。(待续)

《卸下圣体》(The Deposition,也译作《耶稣下葬》)。拉斐尔于1507年创作。(公有领域)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点阅【《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9年4月15日,当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