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全球博彩公司排名 - App Store

【奇医】唐代名相狄仁杰当街让病儿起死回生

作者:泰源整理
传统中医医病讲一针二灸三药。(Marilyn Barbone/Adobe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85
【字号】    
   标签: tags: , ,

狄仁杰是唐代的名相。他在高宗朝任大理丞,在武则天之朝拜相,睿宗之朝被追封为梁国公。

狄仁杰不仅对国政有很大的贡献,而且深通医道,尤其精通针术。显庆年间(656—661年),他奉皇帝诏命入函谷关路经华州(今陕西华县一带),忽然在城里街北看到一伙围观的群众,人群密密层层的围得密不透风,引起狄仁杰的注意。他往人群行去,望见群众间有个大牌子,上面写着“能疗此儿酬绢千匹”的字样。狄仁杰心想是怎样的“怪病”让人束手无策?于是他下了马,分开众人看个究竟。

只见被圈在人群中的是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孩子,倒卧在那个大牌子下面。孩子的鼻头上长了一个大瘤子,瘤子像鹅卵石那样大。瘤子的根部与鼻头相连,根部就像一根筷子那样细,如果有谁碰一下那个瘤子,孩子就哇哇叫。

由于瘤子的牵坠,孩子两眼已经歪邪,部分白眼球都鼓出来了。孩子痛苦万分,如果没能医治,也就是命在旦夕了。孩子一旁站着一对夫妇,应是孩子的父母。

狄仁杰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十分同情。他便上前对孩子的父母说:“我能治这病。”孩子的父母及亲属一听说有人能治这病,喜出望外,齐齐向狄仁杰跪下,求他一定治好孩子的病。

狄仁杰便让家人把病儿扶起来。他拿出一根针,在病人的脑后一下子扎了进去。大约扎进一寸深,他问病儿:“有没有酸痛胀的感觉?”病儿点头。狄仁杰看见病儿点头,又问:“感觉大不大?”病儿又点头。他停针了一会儿,然后把针起出来。就在起针的一刹那,那瘤子竟像熟透的瓜一样竟然从病儿的鼻头上脱落下来。立时,病儿的两眼恢复到正常的样子,竟没有一点儿痛苦的表情。

病儿的父母及亲戚一看狄仁杰真的给孩子治好了病,高兴得又哭又笑又拜,那个感激的心情难以形容。孩子的父母请狄仁杰收下堆放在一旁的一千匹绢,可狄仁杰却笑着说:“我可怜你家孩子命在旦夕,所以才为孩子治病。我可不是出卖医术的人啊。”

说完,狄仁杰头也不回地分开围观的人墙,上马而去。这一家人自始至终可能都不知道这给他家孩子治病的人,原来是当朝的大官儿,大理丞狄仁杰啊。(出《集异记》)

狄仁杰立像。(公有领域)

下面是清朝能医起死回生的医案:

有一位银商,夏天得了痢疾,诊治的医生认为是火热之邪引起的,用承气汤给他服。但此人饮药后,一日泻了几十次。另一位医生认为是虚证引起的,就运用补法,但是还是泻痢不止,反而胸腹满胀,精神萎软。

银铺主管深怕他死在铺中,就叫他的表兄来把他带走。他们在一座寺庙里租了一间屋子住了下来,继续请医生治病,十余天后,仍然不见好转。他的表兄赶快为他办置了寿衣、棺材,以备后事不测。

他的表兄又打听到有一位名医王堉(字蓉塘,号润园,山西人),切脉诊病非常精准,就找到了他,说:“我的表弟病很重,恐怕不能好了,听说先生您切脉诊病非常了得,想请您屈尊前去看一下,断定生死,如果可以让他拖延个半个月,我还来得及送他回家乡去,以免落得客死外乡。”

王堉随同他前去,到了病人的屋里,满室臭气熏天。他们就赶紧把病人搬到另一间屋中。只见病人双眼紧闭,陷入昏迷的模样,被人翻动身子,也没反应。

王堉提起病人手腕切脉诊断,体察到病人的脉微弱沉细,但次数均匀,只是右关穴一带特别肿大,而且一压就搏动手指,于是说道:“这病是因为食积引起的痢疾。刚开始时,医生只泻火,却没有帮他消除食积。这时一定是腹部膨胀,醒来时,看见食物就要恶心作呕。病情虽然危重,但不会立刻就死,而且还可以活下去。”

他的表兄一听,心头大石落了地,说道:“果然是这样,请医生给治一治。”

王堉使用平胃散加神曲、麦芽等消食的药物给病人服用。到了晚上,病人解出许多秽浊大便,腹部肿胀就消了,神志也恢复且能够认识人了。

过了一日,王医生来复诊,这时病人脉小而气虚。医生使用真人养脏汤给他治疗,三帖药后,泻痢止住了,能吃少量的食物了。继续用人参养荣丸治疗半月,病人的身体就完全康复了。

二个月后,有人带着靴子、帽子之类的物品,到王堉家来叩头致谢。王堉认不出来人是谁。只听得来人说道:“承蒙先生再生之恩,现在本人不仅病治好了,而且比以往还要健壮。本人一定要尽力来报答先生的救命之恩。”王堉委婉地把谢礼退了,让病人宽心地回家去。(出《醉花窗医案》)@*◇

─点阅【中国古代奇人奇事】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话说人生际遇的福份:“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若说好风水能荫命,那么改动风水的后果又如何呢?来看真实的故事。
  • 筝娘十七岁时,已为父亲挣得几万贯家财,可以与乡中的富户匹敌,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虑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对乡村农家又不愿低就,于是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式来择婿。就这样,筝娘父亲意外地给她找到了一门“好人家”……。
  • 一个仕途不展的读书人,弃科考而从商,在发达之后又得到四品官的职衔,然而他衣锦荣归后,却不能和妻子团圆,到底是什么原因?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