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 走势图 中 彩 网 - App Store

【救世古鉴】心念转天地宽 作无品官行有品事

作者:怀忍忍
font print 人气: 987
【字号】    
   标签: tags: , ,

身家遭受灾难,身体有永久性的损害,都是人间很难忍受的事。如何转变人心之念,去转变生命的天地呢?仅仅当个不入流的小官吏,也能发挥巨大的力量改变人生吗?

身不死  便可贺

沈子均是明末清初的读书人,有一天随着朱近修到妙峰菴一带游玩。他们悠游在山路间,突然看到远处冒起浓浓的黑云,接着有火舌窜动。起火的地方是栖凤村。栖凤村是沈子均的住处所在。

火灾过后,有人安慰沈子均遭遇的不幸,只听得沈说道:“可贺也!”

对方非常意外,就问他为何这么说。

沈说:“ ‘国(明朝)破矣,家未亡也。家亡矣,身犹存也。 ’虽然吾一生至此坎坷潦倒,但是一身犹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以世俗的话来说,身不死,便可贺。所以,您不用为吾哀伤,也不用安慰吾也。”

沈子均遭遇了国破家亡的悲剧,但是他展现的豁达,翻转世间的祸福观念,改变人生的悲喜态度。人生的风风雨雨,就像是一场场沐浴吧!

可喜灵台不昧  从今不见寻常人

清初的画家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是浙江钱塘人 。他的学识、艺术修养和书画造诣都很高,书画格调拙厚淳朴,自成一家,反映他胸臆中有一套不同凡俗的处世哲学。

他有两个朋友,汪巢林和乐庆夫,各有与众不同之处——巢林眼睛失明了,庆夫患有脚病,不良于行。金农特为两个好友作了一诗,诗吟:

蹇处却胜屈膝,闭时即是垂帘。
可喜灵台不昧,何忧蓬户常潜。

这诗文意带双关,意思说,脚虽然不方便走路,却比“屈膝”逢迎要好;眼睛闭起来就像是垂帘,可以不看不见外面种种丑态。可喜的是保持心灵的清明澄净,潜居草屋蓬户中又有什么要忧愁的呢?

金农又说:

此后已辞倾险路,从今不见寻常人。
一春花福仍消受,弄影闻香各占新。

就说从此以后就不用走倾斜危险的道路了,从今后就不用见一般常人了。两友虽然有不同于常人的身体,而春天犹然在身边,或者与花共舞,或者寻香共醉,人生总是有春天。用心眼观天地人间,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金农寄寓诗中的是转变观念,慧眼看人间的生命智慧。无论眼前人生如何艰难困顿,转个身可能柳暗花明又是另一番境地,另一个世界。

作无品官  行有品事

清朝的文官流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最下等的文官为未入流,就是不入流品,不在于九品官之内。清朝的各县典史是未入流的官员之一,不在于九品之中。

典史一职最早始设于元朝,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理,原本职责是“典文仪出纳”。明清的典史,掌管缉捕、稽查狱囚的事。

清朝某典史曾经题一联挂在厅办公室,他这样自我期许:“作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人在主流外,清泉天上来。

《明外史‧本传》中有不少典史的故事。冯坚在洪武年中,任南丰典史。县民很喜爱他,为他作了《德政谣》一章。洪武二十四年,他上书就政事提出九大建言,皇上很欣赏他知时务,达事变,于是命吏部擢拔冯坚出任左佥都御史。冯坚果然是“作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的典史。

《明外史‧循吏传》记载,何聪是淮安海州人。明宣宗宣德年中出任四川长寿典史,他为公为民的行为更是感动许多地方父老,贤能的名声不迳而走。后来他因守父丧而去职。服丧后,改任职于山东长青县。明英宗正统八年,长寿县知县出缺,长寿县民五十余人,行走数千里到京师上书请愿。他们陈述何聪当长寿县典史的时候,勤勤恳恳,廉洁奉公,悯恤人民,深得民心的悦服,希望能让何聪出任该县的知县。

明英宗皇上感叹: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吏,已经离开长寿县十年了,人民还念念不忘,当是循吏良选之才。于是任命何聪赴长寿县出任知县。何聪上任知县后,能作主的权限更大了,他一心以人民的幸福为念,悯恤孤贫,兴办学校,息讼弭盗,人民对他益加爱戴。

这是典史作无品官,行有品事得到当世回报的实例。正义清泉点滴在人间,润泽人民的身,洗净人民的心,澄净反射天理道义的光辉。

人间有道,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有自己的道。不管是什么角色,守住恒常天道,就发扬了天地之心,尽管人生再颠仆也不破不败,潇洒自在。@*#

资料来源:《清稗类钞》《明外史·循吏传》《明外史·本传》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