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NBA 彩经 - 体育

《水浒传》吴用智取生辰纲 “纲”是什么?

作者:杜若
隋唐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沿广通渠达大兴城长安,北由永济渠达涿州、南经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达江都、余杭。(Jason22/维基百科)
font print 人气: 412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中国,水浒故事“吴用智取生辰纲”几乎家喻户晓。《水浒传》第十四回讲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金珠、宝贝等宝物,准备送到东京,为他的丈人蔡太师庆贺生辰。由于前一年送的十万贯生辰纲,半路上被人抢劫一空。为保今年的贺礼万无一失,梁中书派“青面兽”杨志亲自护送生辰纲入京。

而这笔生辰纲自打上路后,就被各路绿林好汉盯上了。“赤发鬼”刘唐认为这生辰纲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有意召集诸位义士去打劫,便投晁盖报信。晁盖说自己夜晚梦见了北斗七星,直接坠在他家的屋脊上。“智多星”吴用认为这是个吉梦,将有七八个好汉应了这个梦。晁盖等七人应天垂象,开始聚义举事,最终由吴用定策,以智谋取下了生辰纲。

梁中书为蔡太师送的生日贺礼,为什么称为“生辰纲”呢?生辰,不言而喻。说起“纲”,可有一番来历。

唐朝时,将转运大宗货物的所行办法或组织称为“纲”,以纲作为计量的运送方法称为“纲运法”。据北宋王谠《唐语林》记载:“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军旅未宁,西蕃入寇,国用空竭,始于扬州转运船,每以十只为一纲,载江南谷麦,自淮泗入汴,抵河阴,每船载一千石。”

这段记载中,提到的刘晏是唐代宗时期的理财大臣。他幼年时因天资聪颖,被公卿大臣誉为“神童”。传统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中有几句说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的也是他。刘晏长大后对财经有着浓厚的兴趣。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刘晏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集盐铁、铸钱等财经大权于一身。

但安史之乱后,运河因为年久失修,漕运几乎中断,关中缺粮,不仅官府没有余粮,连军队也缺乏粮饷。粮谷匮乏,导致粮价飞涨。除此之外,当时,大唐正对周边的奚和契丹族用兵,再加上安史之乱遗祸匪浅,国库早已空乏。

江淮地区经济富庶,是大唐的财赋收入要地。晚唐杜牧《樊川文集》中有“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之说。为解决粮荒,平抑物价。刘晏主管财政后,他定策修治运河,疏通河道,分黄河水入通济渠,运河很快得以畅通。又在扬州建了十个造船场,专门打造漕船,为朝廷转运大宗的粮食物资。前后打造了二千艘漕船,每艘船可以运载漕粮一千石。

刘晏改善漕运法,将直运改为分段接运,也就是江南的漕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黄河漕船不入渭水。在各交接地修建粮仓,以贮存转运来的漕粮。各段以十船为一纲,由官府军队护航,以确保漕运安全,这就是“纲运”。刘晏整顿漕运,颇有成效,每年漕船向两京转运粮谷高达上百万斛,并且“无斗升沉覆者”。这段时间,不论关中地区是否遭受水旱,粮价始终保持在平稳价位。

刘晏实施的纲运法,以“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分段运输,如果转运途中遇到危险,后续船队即可获知消息,将运输损失降到最小。纲运法明确了每次运输的权责,便于管理,“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各段将官办差没有差池,褒功罚失也比较容易。

刘晏的纲运法影响深远,被后世多个朝代所沿用。唐朝纲运法只限于漕运(水路运输)。到了宋朝,纲运扩大到陆路,也不仅仅只运输粮食,诸如马匹、茶叶、盐、银钱,甚或名花奇石等都可纲运,于是出现了马纲、茶纲、盐纲、花石纲等用语。

《水浒传》中,梁中书为蔡太师准备的生辰贺礼,高达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分批装在十多挑担子中,由十五人结队护送,因此称为“生辰纲”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唐语林》
《水浒传》14回至16回
《旧唐书·刘晏传》卷123@*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