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现代散文

珠玉比麟儿

有许多人喜欢佩戴贵金属、玉石、翡翠等配饰。图为玉山家贩卖部内的白玉饰品。(孙明国/大纪元)

《锁麟囊》是我最喜欢的京剧之一,剧中描述富家小姐薛湘灵在出嫁当天遇暴雨,为了避雨,花轿暂停在一个叫做春秋亭的亭子避雨。同时,巧遇也在同一天出嫁、同在春秋亭下避雨的新娘赵守贞。在花轿中的薛湘灵听到邻轿的新娘发出的哭泣声。经询问后才知道那新娘因为贫困,没有嫁妆陪嫁而哭泣。善良的薛湘灵便将父母送给自己寓意生子的锁麟囊赠送给赵守贞,让赵守贞得以顺利出嫁。故事最后,薛湘灵逢难巧遇赵守贞,赵守贞得知薛湘灵的身份后知恩图报的故事。

乍听之下这个故事是个讲述传统背景下知恩图报的故事,但是故事中还提出了一个让人警醒的想法,引人深思:

薛湘灵在花轿中要求仆人将锁麟囊赠送给赵守贞时,那名仆人见锁麟囊珍贵,因此想劝退薛湘灵,推托说锁麟囊是父母祝福薛湘灵来日能早日为夫家诞下麟儿的礼物,建议薛湘灵留下锁麟囊,来日方能诞下麟儿。对应仆人的说词,薛湘灵提出自己的见解,戏曲中仅用四句话简单阐明了薛湘灵的核心理念:

“这都是神话凭空造,错把珠玉当富豪。麟儿哪有神送到,积德才生玉树苗。”

光看这四句,一般人恐会误解成“破迷信、废封建”。但要真正理解这四句话,需要从戏曲整体来看,薛湘灵认为只有增进自己的品德、多行善事才能获得上天垂怜,诞下麟儿;只有从自身根本上出发才是正道。对于陪嫁品锁麟囊,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应执著。我们从反面想看看:如果薛湘灵真的听从仆人的建议,留下了锁麟囊。若她来日诞下麟儿,难道须全都归功于当初留下的锁麟囊吗?锁麟囊又岂能与一个人的品德相比?二者之间的价值差异何止千里。这些道理,薛湘灵自然明白,无奈身边的仆人却误以为依靠锁麟囊才能生下麟儿,难怪薛湘灵会觉得这种道理荒诞无稽,如同凭空捏造。

每每看到这段时,我总想起近年来,市面上、直播平台的玉石商总以各种玉石拥有各自不同效能为噱头进行贩售。例如:紫水晶让人思绪清晰、粉晶让人人缘变好、黄水晶给人带来财运……舌灿莲花的销售话术下,让观赏的人似乎真的相信买了这些玉石就等于买了这些“附加效益”,于是,乐此不疲地掏出钱包购买这些玉石。

古代,君子总喜欢佩戴玉石。现代人购买玉石除了上述“附加效益”外,多少也有些附会风雅的意味。其实古人爱玉,并非只因为其外在美好,而是重其内涵,以玉作为品德的象征,以佩玉在身,时刻提醒修养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贵的君子。若用薛湘灵的观点看这件事情: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自身具有美好的德性,并非完全依赖玉石的作用。因此若将重点放在玉石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而忽视对自身的要求,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试问:假使君子若没了玉石,难道就不是君子吗?

言简意深,大乐必易。综观《锁麟囊》全剧,虽然背景在古代,很多场景在放在现代也诸多不合时宜。但是同样的迷思却不难在现代生活中一再发现,深具警惕意味,更烘托出“积德才生玉树苗”的核心理念,这也是我喜爱《锁麟囊》的原因。简单的道理,却是代代人都受用。@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