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网站 - App Store

发现维米尔的画室(下)

新技术证《持笛女孩》非维米尔真迹 引发学界新认知
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Lorraine Ferrier撰文/嘉莲编译
维米尔《写信女子》(A Lady Writing)局部,约1665年作,布面油画,45×39.9 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如果“戴红帽的女孩 ”开口说话该多好!在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年)的画中,她从椅子上转身直视着我们。自然光从她脸旁流泄而过,照亮了张开的嘴唇,辉映着眼中略显顽皮的光芒,仿佛她几个世纪前就已知道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策展人、科学家和研究员们会发现什么:维米尔有一间画室,他在那里带徒授课,和助手们一起创作。

(接上篇

显微镜下的维米尔风格特征

专家们早先断定,维米尔的绘画是从单色素描开始着笔。华府的研究员们在这四幅画上应用显微镜分析和先进的成像技术,发现维米尔以宽阔粗放的笔触在这些画上涂了底色,再铺陈其构思的形状、颜色与光线。研究小组甚而指出,维米尔在《持天平的女子》一画的黑底色中掺入了含铜化合物,以加速颜料干燥。

维米尔《戴红帽的女孩》(约1669年)的彩色照片与红外反射图像的合成图,显示在细节精妙的画面之下,画家以宽阔粗放的笔触涂绘了底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提供)

科学家们研究颜料样本,并运用成像光谱仪对色料进行最精微的测绘。他们发现在《写信女子》中,为刻画妇人熠熠生辉的金袖子,维米尔至少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黄色颜料。

维米尔,《写信女子》(A Lady Writing),约1665年作,布面油画,45×39.9 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哈里‧瓦尔德隆‧哈夫迈耶尔(Harry Waldron Havemeyer)和小霍瑞斯‧哈夫迈耶尔(Horace Havemeyer Jr.)为纪念父亲霍瑞斯‧哈夫迈耶尔(Horace Havemeyer)所赠。(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提供)
在《写信女子》中,维米尔使用了至少三种黄色颜料来呈现妇人的袖子。(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提供)
维米尔《写信女子》人物袖子的颜料图解显示,他至少使用了三种黄色颜料,包括两种铅锡黄和一种赭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提供)

专家们在研究《持笛女孩》和《戴红帽的女孩》时,获得了惊人的发现。在两幅小画中展露的容颜看似同一模特,且两幅作品都画在木板上,这对维米尔来说相当不寻常。

《持笛女孩》和《戴红帽的女孩》并排陈列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维米尔的秘密”展览中。专家证实,两画中只有一幅是维米尔真迹。(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提供)

对比这两幅画,研究小组观察到它们使用的颜料和材质多有重合,然而艺术技巧和画作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维米尔在《戴红帽的女孩》中用粗磨颜料敷设底色,再用细磨颜料完成画作;在《持笛女孩》中,艺术家则颠倒程序,使作品表面呈现出近乎颗粒状的粗砺效果。

仔细研究《戴红帽的女孩》,研究者看到了维米尔如何使用土绿(Green earth)来精细调制肌肤的色泽,并将其直接融入形象的边缘。而《持笛女孩》的绘画者却浓墨重彩地敷用同一色料,就像我们在鼻部和下巴处看到的斑块那样。维米尔用土绿营造皮肤的调子,这是其特有的技巧,在荷兰绘画中十分罕见。

由维米尔画室创作的面板油画《持笛女孩》(Girl with a Flute),作于约1669—1675年间,20×17.8 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怀德纳(Widener)捐赠。(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提供)

专家们意识到,从《持笛女孩》的粗糙表面来看,此画不可能是维米尔的手笔;而在皮肤色调中使用土绿颜料表明,创作此画的艺术家一定对维米尔的绘画过程非常熟悉。

研究团队证实了专家们长期以来的怀疑:维米尔并非馆藏《持笛女孩》的作者。画这幅画的艺术家是谁人,目前还不清楚,有可能是维米尔的学生、门徒、付费学画的业余爱好者、受雇于项目的自由画家,甚或是维米尔的家人。

此外,该馆的策展者们还发现,维米尔创作《戴红帽的女孩》的时间,比他们先前认定的要晚——约在1669年,而不是1666至1667年。这一新推断,也使得此画成为维米尔绘画生涯中的一个转捩点,此后,他在用色方面更加大胆。

美术馆诚然“失去”了一幅维米尔真迹(《持笛女孩》),在理解大师作品方面,却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新进展。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维米尔的秘密”展览将于202318日结束。欲知详情,请访问 NGA.gov

该展览由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内部专家团队组织包括北欧绘画部负责人兼策展人Marjorie E. Wieseman、该部联合策展人Alexandra Libby、成像科学家Kathryn A. Dooley、高级成像科学家John K. Delaney和绘画保管员Dina Anchin

原文Discovering Vermeer’s Studio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班牙的塞哥维亚城堡(Alcázar of Segovia)坐落在克拉莫尔斯克河(Clamores river)与埃雷斯马河(Eresma river)交汇处的一座小山上,是欧洲颇具代表性的城堡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塞哥维亚城堡一直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与豪华的王室住所。如今,它是西班牙哥特式和埃雷利亚式(Herrerian style,简约和极少装饰)(Spanish Gothic and Herrerian)建筑的最佳典范之一。
  • 2019年4月15日,当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