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斯勒的“美国母亲”

母亲的画像 历久弥新
他的“艺术家母亲的画像”——一位黑衣端坐的老妇人侧面身影,已然成了美国早期文化的一种象征。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1834年─1903年)这幅画构图精妙平衡,色彩简约,有一种清教徒式的严谨与坚毅。母亲的脸部画得很柔和,这也是他的人像画惯有的特色。作品之所以在美国大萧条期间能抚慰许多人心,因为她的确是一种美好的美国母亲形象,即使创作地点与收藏都不在美国。惠斯勒1903年于伦敦过世。

美国母亲
美国邮政局于1934年借用了这幅“美国母亲”发行了三分钱的邮票;1938年大萧条近尾声时,宾夕法尼亚州阿什兰镇也依照画中人物建立了一座八英尺高的雕像:《向母亲们致敬》。只是,前阵子美国发生的骚乱中,很多有传统纪念价值的雕像都被毁坏,黑命贵运动者该不会把这座也砸了吧?

这个图像一直被用于“家庭价值观”中母性的象征,尤其是在美国,在大萧条期间曾经激励了许多美国人。事实上,作品是在1871年画家旅居伦敦时完成的,后来收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Museum of Orsay)。最初惠斯勒给她命名为“灰与黑的安排”(Arrangement in Gray and Black),显然构思的重点是画面的抽象形式。然而,更吸引观众的是人物本身,于是有了“艺术家的母亲像”(The portrait of artist’s mother)或“美国母亲”(Mother of American)等后人帮她取的名字。

绘画生涯
画家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1834年生于麻萨诸塞州,却与美国本土画家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他没有不辞辛劳地背着画架在大自然中写生并且把美国的壮丽山川介绍到欧洲,而是自幼跟着家人移居到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当时他的父亲任职俄国的铁路土木工程顾问。惠斯勒便在异乡的帝国艺术学校学习了素描与绘画,并且学了一口流利的法语。然而,十五岁时父亲突然过世,惠斯勒只好与母亲回到麻州,家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十九世纪时的美国,有身份地位家庭的孩子不是进神学院学习当牧师就是进军校,从小就爱画画又有点叛逆的惠斯勒显然不适合当牧师,因此选择了西点军校。然而,毕业后服役没多久,对艺术一直无法忘情的他终究还是在强烈的愿望驱使下前往巴黎。
当时的法国印象派方兴未艾,惠斯勒在那里遇到了一些活跃的新派画家们,毕沙罗、莫内、窦加、马内等等,并跟他们有频繁的接触,尤其是与激进的现实社会主义画家库尔贝相交往。他游走于伦敦与巴黎之间,然而,却与巴黎印象派的理念渐行渐远,也拒绝了窦加的印象派联展邀请。其实他的画虽有印象派的烙印,也有浓厚的浪漫派与象征主义的气息,画风和技巧上又似乎受到苏联列宾画派的影响,但他的艺术理念更趋向唯美主义。惠斯勒的画风成了美国精英艺术的一种代表:对欧陆文化有着向往,却走出自己的路。他在巴黎学习了版画,这也成为他后来谋生的一种技能,他有他自己的一套美学。

惠斯勒画了很多关于伦敦的景色,尤其是泰晤士河风光。王尔德(Oscar Wilde)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惠斯勒画伦敦雾之前没有人知道伦敦有雾。”(There was no fog in London before Whistler painted it.)可见他十分融入在伦敦的生活。王尔德掲示了艺术家常描绘一般人所没注意到的事物,即使是围绕在我们周遭的环境氛围,例如天气。1871年,惠斯勒的母亲到伦敦来看他,发现他的生活一团糟,照料他之余,还当他的模特儿,这张《母亲的画像》就是在那时期完成的。画家本人非常满意,这是他对母亲的致敬——惠斯勒一生虽桀骜不驯,对母亲却敬重有加。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幅作品送到王家艺术学院参展竟然落选,而这个展览对当时所有的画家意义非凡。总之,这幅《母亲的画像》在当时备受讥笑与冷落,原因是惠斯勒的美学理念与当时英国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惠斯勒不喜欢在画中表现多愁善感与装饰华丽的叙事题材,而这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流文化。
十九世纪末印象派开始在艺术领域占主导地位,然而惠斯勒也并未轻易随和。虽然他大半生的创作与生活都在欧陆,但生前的作品很难给予明确定位。惠斯勒的艺术养成是独特的,他有着美国人的自信,欧洲精英式的教养;他同其他欧洲艺术家一样,对收藏东方艺术与手工艺品有着极大的热情,从瓷器到织物,还包括许多日本浮世绘版画。他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油画、版画、工艺设计、都有他的成绩;由于跨足不同领域,朋友类型也多,有建筑设计、作家、诗人和作曲家。关于他的设计,在华盛顿DC弗里尔-萨克勒美术馆(Freer Sackler)有一间孔雀厅(The Peacock Room)可作为代表,这是他与一位英国建筑师的作品。孔雀厅原址在伦敦,后来被在底特律的一富商买去,最后由弗里尔美术馆购得,重新整理复原后于2017年对外开放展示。关于这个孔雀厅,可以另辟章节介绍。
此外,惠斯勒对音乐与绘画的关系也有极大兴趣,1862年的作品《白色交响曲第一号——白衣女孩(白色少女)》(Symphony in White No.1 -the white girl)可能是第一幅以音乐与色彩作为创作标题的画作。
这些话题留在未来进一步探讨。(待续)

——转载自《艺谈ARTIUM》
(点阅【艺谈】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