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预测方法 - App Store

观服饰听音乐预言未来 ——传统文化趣谈

汉武帝。(柚子/大纪元)
汉武帝。(柚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274
【字号】    
   标签: tags: , , ,

翻开古代的神仙志怪小说,我们经常看到具有神通的神仙或修道人能预言未来、趋吉避凶。在《三国演义》、《史记》等正史和演义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那些专业或者业余的占卦师、相术师成功预言了许多大人物的未来。比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草庐中就曾预演天下三分的局面,而《史记》中记载的女相师许负,在汉文帝的母亲没有嫁给汉高祖的时候就预言她将成为太后。那么,为什么古代会有那么多见微知著的预言大师,而现代却少有人能够预见未来呢?

其实,预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佛道两家的修炼者具有预知未来的神通。即便没有出家修道,传统儒学中易经的学问也教授了人们如何占卜未来。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之初。

周文王像。(公有领域)

上古时期,伏羲从河图洛书中悟到八卦阴阳,后来,周文王被囚时潜心研究八卦,继而演绎出周易六十四卦,到了孔子,又将易经加以阐发、与仁义道德相连,并尊为儒生必读的六经之一。八卦和周易涵盖着阴阳五行相生、宇宙运转不息的规律。因此,只要熟读易经,加以修身养性的功夫,一些杰出的儒家学者就会得到启发,从而预言人生、家族和国运的兴衰走向。可惜的是,这本曾经作为古代私塾、官学必授的教材,今天只有很少数真正的国学家能够精通了。

虽然成为易学大师可以准确预言未来,但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是两种更为简单而易于使用的预言方法,它们并不需要任何复杂的计算和繁难的阅读。

一、观服饰知未来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有绿林军揭竿而起,拥立刘氏宗族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更始帝心胸狭窄,十分妒嫉当时功勋卓著的刘縯刘秀兄弟,终于找了一个理由将哥哥刘縯处死。

以为掌握了权利的更始帝于是得意洋洋的准备建都洛阳,京城的官员都千里迢迢地到东方来迎接他。只见更始手下的官员戴着男人的头冠,却穿着女人的绣花短袖小衫,大摇大摆的进入了洛阳城。这些朝廷的元老们都掩面不忍卒睹,人群中的百姓窃窃私语,有的摀嘴偷笑,有些饱学鸿儒更是大惊失色,暗自叹息道:“这是服妖的不祥之兆啊,看来不久就会有灾祸降到更始帝的头上!”

后来,当刘縯的弟弟刘秀带着手下官员来到洛阳处理公务时,穿着与旧时汉官一样的冠服入城,许多老者们看到后都激动的哭泣道:“没有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汉官的威仪。”从此城中的许多百姓都暗暗期望刘秀能够成为他们的国君,复兴西汉所奠定的基业。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柚子/大纪元)

后来,在更始帝手下忍辱负重的刘秀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结束了西汉末年的纷乱局面,建立东汉,将汉代的基业延续了两百年。

“服妖”,用俗语说,大概是衣服作妖了。汉书中记载“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中国古代历朝都有服妖的说法,意即当男着女装,或穿着奇装异服,迥异常规的服饰时,就会被称为服妖。古人认为服妖是乱世的征兆,当人们想要破坏传统的习俗时,就喜欢穿着标新立异的服装。明朝末年,书生们流行付粉施朱,化上女子的妆容。清朝末年,北京城的王公贵族喜欢扮成乞丐,穿着破衣烂衫游走在大街小巷。这些现象表示人心中的光明浩然之气正在衰减,阴暗乖僻之气正在扩散。因此有识之士会做出乱世将至这样的警示和预言。

二、听音乐知未来

唐玄宗时,西凉人素来有喜好音乐的风俗,经常创作新曲。开元年间的一次皇家筵席上,玄宗命人演奏西凉最新进献的一首乐曲《凉州》。听完后诸王们都向玄宗贺喜,手舞足蹈的称赞乐曲的美妙,只有宁王没有拜贺。玄宗于是向宁王询问原由。宁王回答说:“曲子倒是很好,只是臣素来听说音乐从宫音开始,至商音结束,中间由角、征、羽这些音组成,都要与宫、商呼应。这首曲子开头就离开了宫调,征、商之音杂乱无章。我听说宫音代表君王,商音代表臣子,宫音不能制约商音,就有臣下犯上作乱之忧。天下事往往现形于音律中,散播于歌声里,不久就会应验在人事上。臣恐怕乱臣作乱犯上,君王流离失所的祸患,就发端于今天的音乐里。”玄宗也是十分精通音律的人,他听完后,低头思忖,默不做声。后来,安史之乱祸起,果然一切都如宁王所预言的那样。

中国古人素来相信五行对应君、臣、人、事、物。所以听音乐预言未来这件事,虽然现代人觉得玄之又玄,在古代却并不是什么太神秘的学问。

五代南唐 周文矩《合乐图》局部。(公有领域)

元朝初年,蒙古与南宋交战,南宋兵败,文天祥被押解进元都城燕京,在途中听到元军正唱着《阿剌来》之歌,他非常惊愕,于是问身旁的元军:这是什么歌?元军自豪地答道:“这是我们蒙古人的歌。”文天祥悲从中来,长叹落泪道:“这竟然是黄钟之音啊。我们汉人宋朝的江山再也不能复兴了!”

黄钟,是宫音,代表君王。南宋灭亡前,蒙古军中流行着豪迈雄浑的黄钟之音,可是南宋西湖边却笼罩在一片靡靡之音中,音乐的风潮会随着兴亡的气数改变,这就是古人以音乐预言未来的神妙。

**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预言方法,比如汉代以前的谶纬术利用图谶、观星、诗谶预言未来,再如民间流传的测字术、相术、风水等等,历代史书中都有《五行志》一篇,记载着自然界现象的种种异常,这些异常现象都对应着人间将要发生的大事。自从世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无神论、进化论等学说使人们将这些归为“迷信”而不加考量。其实,预言并不是“迷信”,而是自上古流传下来的高深学问,值得人们深入去思考、研究。

虽然现代反传统的思潮崇尚服装发型新奇、与众不同,风格常以男女变装、阴暗、怪异、暴露作为时尚。但是神韵艺术团仍然秉承传统的审美理念,在演出中展现的服饰男女有别,各有特色。男子大袖潇洒,女子长裙婀娜,服装颜色明亮多彩,这都是古代所崇尚的正统衣装特点。

唐 彩绘陶乐女俑。(公有领域)

现代反传统文化的运动也使一些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音乐成为大众的文化,音乐中充斥着色情与斗争的因素,音乐和谐的调性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大众音乐驱使人们在音乐的渲染中放纵欲望。高雅的古典音乐逐渐被人忽视、边缘化。而神韵艺术团的主旨是恢复人们失去的传统。神韵音乐和交响乐制作融合了东西方古典音乐的精髓,意在展现宏伟壮丽的音乐篇章。

朋友们,您曾对古代预言产生过好奇吗?那不妨试试先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观服装、听音乐的方式预言您身边人、事、物的发展走向吧!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