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维基百科 - App Store
【名句故事】

诗人作诗竟预示自己命运 冥冥中有预感?

作者:怀忍忍
font print 人气: 746
【字号】    
   标签: tags: , ,

诗人以诗歌咏叹抒怀,慷慨寄情,各抒情志,然而,也有诗人作的诗,竟然成了自己的谶言诗。奇的是,这样的事无独有偶,也有人梦到自己的谶言诗,冥冥中真有预感这回事?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651─679年)唐代汝州人(一说颖州人),外表俊美,从小就很有文采,爱好音乐,善弹琵琶,好谈笑,饮酒数斗不醉,行事落拓不拘常格。幼年丧父,随母住在外祖父家,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二十岁的他高中进士。

他的诗以乐府诗歌行[1] 见长,七言歌行在他笔下达到了高峰。他的题材多写从军闺情,情意温柔婉丽,多流露感伤情调。他写的七言歌行《相和歌辞 白头吟》,有这样一联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当他下笔写了这一联句后,突然有一种感觉:“这颇不祥。”于是就又构思改作,想呀想,想呀想,终于又吟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很诗情画意的一联,却是散发着哀怨伤别的气氛,他还是觉得不好。

有人读了诗说:“给人很多想像空间,也不一定会是这样呀!”

后来他就把两句都留下来了,作成《相和歌辞 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整首诗绕着生老死别,青春不再的惆怅哀伤。结果,竟然在来年初春时,刘希夷就去世了。

曙后一星孤

唐代崔曙(约704─739年),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早孤,过着贫穷卑微的生活,成年后为了科第中举,奔走于长安洛阳。他的诗写景摹物,寄诉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词句对仗工整,但是辞气多透出悲凉。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三十五岁,终于实现心愿登进士第。当年的试题为《明堂火珠诗》,崔曙所作的诗最为清拔,为人称赏,拔为第一。

崔曙《明堂火珠诗》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此诗中一联句“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深刻动人,让时人叫绝。登第后崔曙被派任河南尉。次年,正当青壮之年的他竟然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儿名唤星星。这时人们突然感到,冥冥之中《明堂火珠》好像是崔曙给自己写的谶语诗,预示了将临的命运。

寂寞独归人

卢献卿是唐宣宗时代的诗人,范阳人,词藻为同流所推崇。他有一首《愍征赋》,长数千言,展现庾信《哀江南》的精神风韵,受人赞赏。当时谏议大夫、以诗品美学闻名的司空图还特为此诗作注。《愍征赋》的声名也流传到后代,但是诗没能流传下来。

卢献卿虽然有诗名,但是仕途不亨通,他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参加科考,连连不中第,于是他就到处去游历。当他在衡山湘水间漫游,游到郴州时生了病。病中他做了一梦,有人在梦中赠给他这一首诗:

卜筑郊原古,青山唯四邻。
扶疏遶台榭,寂寞独归人。

没想到就在十天后,卢献卿就死去了。那时是夏初,郴州太守为他处理丧事,埋葬在近郊,在他坟墓边种植了一些树,四周都是青色山丘环绕,他的“归所”的实境竟然和梦中诗所示一模一样,谁知“寂寞独归人”一语成谶。

注[1]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近体歌行》:“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

(事据《本事诗》、《唐诗大辞典》)

──点阅【名句故事】──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