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古老的佛寺:超过一千年的法隆寺

法隆寺
日本奈良县法隆寺(Horyuji)的中门(Chumon)是庙宇的主入口。(Luciano Mortula – LGM/Shutterstock.com)
font print 人气: 148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1年05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遇综合报导)公元594至622年间日本的统治者是飞鸟时代的圣徳太子(Shotoku)。他的名字中,“Sho”在日文是神圣的意思,而“toku”则是美德,确如其名,圣德太子的确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君主。

在他的统治之下,将佛教大力推广至日本,以至于后人将他视为日本佛教的始祖。在他过世后,许多人称他为“日本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是印度的历史人物,他在菩提树下开悟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而他的教诲则成了现今佛教的基础。

法隆寺
法隆寺的佛像打着手印,这是佛家的一种神圣手势。(Kit Leong/Shutterstock.com)

圣徳太子在日本下令建造的第二座佛寺是日本南部奈良县的法隆寺(Horyuji)。这座寺庙在日本艺术史、建筑和精神遗产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像,制于1121年,身穿宫廷风格服饰的圣德太子手持权杖。这座雕像位于法隆寺内专门供奉圣德太子的圣灵院(Shoryoin)内。(公有领域)

当时建造这座木构造的法隆寺时,佛教才刚从中国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那时,日本的第一座佛寺四天王寺(Shitennoji)还在,不过四天王寺之后又被重建过,因此法隆寺可说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建筑。许多法隆寺的寺院建筑都可以追溯至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物之一。

法隆寺寺院中的每一栋建筑物都是基于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再依据日本人口味修改而成的,标志着日本佛教建筑的兴起。日本佛寺基本上都会包含正殿、大讲堂、塔、门、钟等空间。和中国寺院建筑相比,日本佛寺很少有鼓楼,可能受到唐朝佛寺的影响。尽管中国的鼓楼可追溯至周朝,然而唐朝寺院多只设钟楼,因此日本寺院也很少有左钟楼右鼓楼的配置格局。

法隆寺
法隆寺的金堂(Kondo,左)和五重塔(Goju-no-To,右)。(RPBaiao/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共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院有梦殿、钟楼等建筑物,西院则为金堂、五重塔、回廊和圣灵堂等木构造建筑物。

在东院的梦殿有一座八角堂,四周由回廊环绕着,里面安置着国宝级的观音菩萨立像,是圣德太子所处的飞鸟时代制成的木造佛像。在观音菩萨像前有一礼盘,据说每年年初将礼盘在太阳下曝晒时,从蒸发出的水汽中就可以预测当年的粮食收成情形。

法隆寺
法隆寺梦殿的八角堂(Yumedono,右)。(Picotan/Shutterstock.com)

西院的金堂(Kondo)是法隆寺主要的祭祀空间,也是法隆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过去里面曾有和印度阿旃陀石窟以及中国敦煌石窟类似风格的佛像壁画。然而在1949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量法隆寺内的壁画。在大火前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幅追溯至七世纪的壁画上面描绘着阿弥陀佛的天国世界。

法隆寺
金堂是日本奈良县法隆寺(Horyuji)的主要祭祀空间。(Joshua Hawley/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
法隆寺的金堂(Kondo)内部曾有和印度阿旃陀石窟和中国敦煌石窟类似风格的壁画。在1949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量法隆寺的壁画。在大火前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幅追溯至七世纪的壁画上面描绘着阿弥陀佛的天国世界。(公有领域)

位于西院北侧的大讲堂是僧人研习读经、开会和讲道的地方。这里过去也曾作为寺院的食堂使用。

法隆寺
法隆寺的大讲堂(左)是僧人研习的地方。这座讲堂过去也曾作为寺院的食堂。(Various images/Shutterstock.com)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法隆寺的建筑物使用了中国的“开间”系统。此系统在建筑学上指的是由垂直的柱或桩(边柱)撑起水平横梁(过梁)的结构,用以创造出较大跨距的屋内空间。在粗壮的大柱子上有着繁复的斗拱,撑起偌大厚重的砖瓦屋顶。

在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还列举了该寺庙的许多特点。例如,法隆寺金堂的斗拱又因成云朵形而被称为云斗,还有在柱子上使用的卷杀(Entasis)。卷杀是柱身的一种处理手法,这样的柱子并非完全笔直,而是自下而上逐渐变细的曲线,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学考量,也有相应的承重效果。

法隆寺
法隆寺的木造立柱使用了卷杀技巧,柱身形状为自下而上逐渐变细的曲线,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学考量,也有相应的承重效果。(Shutterstock)

在法隆寺中也有许多类似中国佛寺的元素,例如狛犬(komainu)、金刚力士像(Kongorikishi)、香炉等雕像装饰。狛犬是介于狮子和犬之间的一种假想生物,负责保护寺庙并驱走邪灵,与源自于中国唐朝的石狮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法隆寺,狛犬的雕像放置于屋檐上,成为屋顶装饰的一部分。在寺院中门的入口处也有金刚力士像,这两座面目凶煞的神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两位金刚力士口中各说着一个梵语字素(字母发音的最小书写单位):其中一位说着第一个音,另一位说着最后一个音。当两个字接连在一起发音时,便代表着所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

法隆寺
狛犬(komainu)是介于狮子和犬之间的假想生物,负责保护寺庙并驱走邪灵。狛犬和中国的石狮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项传统可追溯至唐朝。(Oleg Ivanenko/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
法隆寺的金堂(左)和前景中的装饰香炉。(Urban Napflin/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
一千多年来,两位面目凶煞的金刚力士像(Kongorikishi)守护着法隆寺中门的入口处。两位金刚力士口中各说着一个梵语字素(字母发音的最小书写单位):其中一位说着第一个音,另一位说着最后一个音。当两个字接连在一起发音时,便代表着所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Marimos/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
一千多年来,两位面目凶煞的金刚力士像(Kongorikishi)守护着法隆寺中门的入口处。两位金刚力士口中各说着一个梵语字素(字母发音的最小书写单位):其中一位说着第一个音,另一位说着最后一个音。当两个字素连在一起发音时,便代表着所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Marimos/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
黄昏时分的夕阳照映在法隆寺建筑物的屋顶上。(Leonid Andronov/Shutterstock.com)
法隆寺
法隆寺内一座威武的佛像。(Kit Leong.Shutterstock.com)

原文Japan’s 2nd Buddhist Temple: Horyuji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9年4月15日,当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