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5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遇综合报导)公元594至622年间日本的统治者是飞鸟时代的圣徳太子(Shotoku)。他的名字中,“Sho”在日文是神圣的意思,而“toku”则是美德,确如其名,圣德太子的确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君主。
在他的统治之下,将佛教大力推广至日本,以至于后人将他视为日本佛教的始祖。在他过世后,许多人称他为“日本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是印度的历史人物,他在菩提树下开悟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而他的教诲则成了现今佛教的基础。

圣徳太子在日本下令建造的第二座佛寺是日本南部奈良县的法隆寺(Horyuji)。这座寺庙在日本艺术史、建筑和精神遗产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时建造这座木构造的法隆寺时,佛教才刚从中国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那时,日本的第一座佛寺四天王寺(Shitennoji)还在,不过四天王寺之后又被重建过,因此法隆寺可说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建筑。许多法隆寺的寺院建筑都可以追溯至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物之一。
法隆寺寺院中的每一栋建筑物都是基于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再依据日本人口味修改而成的,标志着日本佛教建筑的兴起。日本佛寺基本上都会包含正殿、大讲堂、塔、门、钟等空间。和中国寺院建筑相比,日本佛寺很少有鼓楼,可能受到唐朝佛寺的影响。尽管中国的鼓楼可追溯至周朝,然而唐朝寺院多只设钟楼,因此日本寺院也很少有左钟楼右鼓楼的配置格局。

法隆寺共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院有梦殿、钟楼等建筑物,西院则为金堂、五重塔、回廊和圣灵堂等木构造建筑物。
在东院的梦殿有一座八角堂,四周由回廊环绕着,里面安置着国宝级的观音菩萨立像,是圣德太子所处的飞鸟时代制成的木造佛像。在观音菩萨像前有一礼盘,据说每年年初将礼盘在太阳下曝晒时,从蒸发出的水汽中就可以预测当年的粮食收成情形。

西院的金堂(Kondo)是法隆寺主要的祭祀空间,也是法隆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过去里面曾有和印度阿旃陀石窟以及中国敦煌石窟类似风格的佛像壁画。然而在1949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量法隆寺内的壁画。在大火前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幅追溯至七世纪的壁画上面描绘着阿弥陀佛的天国世界。


位于西院北侧的大讲堂是僧人研习读经、开会和讲道的地方。这里过去也曾作为寺院的食堂使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法隆寺的建筑物使用了中国的“开间”系统。此系统在建筑学上指的是由垂直的柱或桩(边柱)撑起水平横梁(过梁)的结构,用以创造出较大跨距的屋内空间。在粗壮的大柱子上有着繁复的斗拱,撑起偌大厚重的砖瓦屋顶。
在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还列举了该寺庙的许多特点。例如,法隆寺金堂的斗拱又因成云朵形而被称为云斗,还有在柱子上使用的卷杀(Entasis)。卷杀是柱身的一种处理手法,这样的柱子并非完全笔直,而是自下而上逐渐变细的曲线,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学考量,也有相应的承重效果。

在法隆寺中也有许多类似中国佛寺的元素,例如狛犬(komainu)、金刚力士像(Kongorikishi)、香炉等雕像装饰。狛犬是介于狮子和犬之间的一种假想生物,负责保护寺庙并驱走邪灵,与源自于中国唐朝的石狮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法隆寺,狛犬的雕像放置于屋檐上,成为屋顶装饰的一部分。在寺院中门的入口处也有金刚力士像,这两座面目凶煞的神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两位金刚力士口中各说着一个梵语字素(字母发音的最小书写单位):其中一位说着第一个音,另一位说着最后一个音。当两个字接连在一起发音时,便代表着所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






原文Japan’s 2nd Buddhist Temple: Horyuji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 #